APP下载

幼儿安全教育在于细化,在于反思

2021-05-23蔡冠平贺成杰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明案例制度

蔡冠平 贺成杰

在午饭时间,小六班的三名教师还在忙碌着,小朋友们也在等待着美味佳肴的到来。但就在孩子们自主取餐时,突然传来了小明的哭喊声。三名教师急匆匆跑来,发现小明躺在地上,头部流血了。这是幼儿园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也是幼儿园最为头疼的事情。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的全过程,主要涉及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四个要素。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呢?下面就结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点点滴滴,谈谈安全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幼儿园层面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发现,教师是在听到孩子的哭喊声之后,才发现小明摔倒的。那么,事情发生之前三名教师在做什么呢?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对三名教师的分工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呢?

幼儿园领导层作为安全制度、应急方案、实施措施的制定者,需要考虑到日常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领导者抛弃“端坐办公室,臆想成方案”的思想,深入幼儿的一日活动,时刻了解幼儿的日常动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园就有这样的领导团队,他们会结合幼儿园运转中出现的晨午晚检、路边小吃店、户外安全隐患等等实际问题,完善幼儿园的各项安全制度,如《常见事故防范与急救制度》《幼儿园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应急预案》《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幼儿晨检与午睡安全制度》《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并装订成册。同时,让教职工参与制度的完善,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提升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层面 班级教师是幼儿最常接触的人,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影响着幼儿园安全制度、方案的落实。但是,制度的学习是枯燥的,对此,幼儿园使用案例剖析与规章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如使用多媒体展示上述案例,让教师在观看后探索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午饭时间,保育员正在给孩子盛饭,班组长正在与家长联系送衣服事项,配班教师正在活动室门口布置环创。在整个过程中,每名教师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显得是那么“井然有序”。摔倒事故的发生则是因为整个过程没有教师进行监控。那么,谁应该进行全局监控呢?之后,我们再让教师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就不会那么无味了。

在具体的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置身其中,很难发现安全隐患,通过案例剖析的方法则能够培养教师发现隐患的意识,从而帮助教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幼儿层面 陈鹤琴先生曾经具体描绘幼儿心理的七个特点: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习惯的养成,上述案例中,如果小明能够遵守自主取餐流程,做到不打闹、不奔跑,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家长层面 家长作为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者,在幼儿的安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养成与社会相适应的性格,是现代家庭教育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及“孟母三迁”等典故,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爱孩子先从提升自我开始。斯宾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想改变孩子,父母要先改变自己。有了这面镜子,父母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改变也能使孩子发生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不断地细化反思,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将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小明案例制度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做不到
某些单位的制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