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超声VOCAL技术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功能的评估

2021-05-21王苗苗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胃窦排空螺杆菌

王苗苗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辽宁 丹东 118002)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特点为反复发作,经过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消化不良症状。相关研究报道[1]显示,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存在胃动力功能障碍症状,且胃排空属于胃动力功能的体现。本研究探讨三维超声VOCAL技术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功能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3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5 名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0 例,女23 例;年龄3~10 岁,平均(6.25±1.13)岁。对照组男32 名,女23 名;年龄2~12岁,平均(7.14±0.87)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受检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满足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症状每周出现≥1次,持续时间>2个月;上腹部区域持续性疼痛,排便后无缓解;无炎症。排除标准:存在肿瘤、溃疡和糜烂等器质性疾病者;腹部手术史者;不配合者。

1.3 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三维容积探头,二维凸阵探头。检查前准备:调制胃肠超声助显剂,医嘱受检者在2 min 内服下。受检者采取半坐位探头置于中上腹部位,充分显示胃体和胃窦肠轴切面[2]。使用超声仪器三维功能进行取样,并调节参数。启动容积探头获取胃腔三维容积数据,每隔15 min检测1次。测定容积并计算不同时间段胃排空率、胃排空50%时间及2 h胃内残留率[3]。通过探头探测胃幽门协调收缩频率、远段胃收缩,选取平均值。检查后给予研究组患儿药物治疗。

1.4 观察观察 比较两组胃排空情况、远段胃收缩运动。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50%时间、2 h胃残留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胃排空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χ2值P值例数53 55胃排空50%时间(min)49.47±9.82 67.08±10.75 18.181<0.05胃排空率(%)30 min 20.85±3.95 18.12±4.47 20.132<0.05 60 min 58.85±7.68 46.88±7.95 13.131<0.05 90 min 72.68±9.13 60.87±11.17 15.006<0.05

2.2 两组远段胃收缩运动比较 研究组患儿胃窦收缩幅度、胃窦幽门协调收缩频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窦收缩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50%时间、2 h 胃残留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胃排空50%时间为(67.08±10.75)min,2 h胃残留率为(30.18±7.98)%;治疗后,患儿胃排空50%时间为(53.18±9.74)min,2 h胃残留率为(21.08±6.95)%;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50%时间、2h胃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远段胃收缩运动比较(±s)

表2 两组远段胃收缩运动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χ2值P值胃窦幽门协调收缩频率(次/min)2.9±0.8 1.0±0.6 15.181<0.05例数53 55胃窦收缩频率(次/min)2.9±0.8 2.8±0.7 1.113>0.05胃窦收缩幅度(cm)1.8±0.6 0.9±0.5 8.181<0.05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时间长,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时,多采用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及促胃动力等治疗,然而上述治疗方法的效果不佳。有研究报道[4]显示,大部分消化不良患儿均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有报道显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当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效果显著[5]。因感染幽门螺杆菌所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其表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幽门螺杆菌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鞭毛穿透黏膜屏障碍,对上下细胞造成破坏,从而导致胃黏膜内T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浸润,明显提升胃黏膜内白细胞介素18和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消化黏膜的防御功能。当胃泌素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将会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胃排空功能检测的方式较多,最常应用的是二维超声检测方法。然而此种检测方法无法获得患儿胃窦面立体状态,且不能准确计算胃胃容积和胃排空率,误差较大。核素显像检测具备较高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检查价格昂贵,患儿无法承担,且会导致放射污染,因此,无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在现代医学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技术开始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诊断与检查中。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二维超声图像立体问题,提升图像清晰度,可全面反映人体器官体积和形态,还能使医生密切观察到患儿局部病变信息。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技术监测时间在5 min 左右,所应用的检测时间较短,可采用点钩画面延伸至多边界[6]。多面立体结构所形成的三维图像所受干扰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因此,被推广应用于临床检查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参数和上消化道疾病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然而早饱症状及餐后饱胀症状,提示存在延迟胃排空趋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50%排空时间与2 h胃残留率存在相关性,提示可通过2 h胃残留率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功能的筛查治疗。对于临床操作所存在的繁琐连续时间点,可通过胃排空体积试验进行,在餐后2 h测定胃内残留容积,无需长时间进行测量观察。胃容积能反映胃溶受性舒张及胃排空的特点,通过精准测量能深化胃动力研究,特别是在小儿胃肠功能性疾病中,极易发生胃排空延迟问题[7]。国外学者采用三维超声技术测量胎儿胃泡体积,并且通过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胃体积,并对胎儿胃泡发育进行间接评价。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实际操作期间,可显示全胃图像。但胃部和周边组织分界不清晰,因此,需采用造影剂显影。本研究所采用的造影剂均匀回声与实质性组织回声比较类似,可确保胃充盈接近于真实形态,全面显示胃壁结构,还能增加胃壁结构与胃腔的对比度,消除胃肠道超声伪影。胃肠造影剂选择有助于提升氛围,超声测量精度,并可准确勾画出整个胃腔形态,确保胃体积测量准确度。其次,三维采集时设置最大二维扫查角度与三维扫查角度,确保整个胃部位于扫描范围内,准确测定全胃体积。通过测定人体胃排空,能明确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8]。如临床上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时,通过胃排空测定指标,能明显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需建立正常胃排空参考值范围。当胃内容物排空50%后,会延长继续排空所需时间,通过上述分析能反映胃排空的特点在于先快后慢。机制可能是由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对肠壁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负反馈调节,由于反射性,胃排空速度减缓,所以在测定胃排空时,可应用胃50%排空时间,以此反映胃排空功能[9]。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未来应行开展大样本研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VOCAL技术可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功能评价中,有助于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窦排空螺杆菌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