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5-20郭甜

成功密码 2021年6期
关键词:长方体应用题数学知识

郭甜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且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困难和压力。小学数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这也为在小学数学融入生活元素带来契机,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生活元素能将数学知识具象化,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在情境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融合生活,在情境创设中渗透生活元素,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理解数学知识。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教师讲解基本知识后,在练习阶段通过多媒体呈现一张校园图片并创设情境: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但是大家知道这些教学楼的表面积是多少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算一算。为了降低计算难度,教师选择的都是长方体建筑的图片,图片上给出长、宽、高的数据,这时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概念和公式算出楼层的表面积。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把八个面的面积都算出来,这时需要教师告诉学生楼层的底面不用算,这个过程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而不盲目套公式计算,以后计算时会更加仔细。教师给出的数据要与现实接近,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数学情境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并将知识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

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

有效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还需要教师注重生活细节,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长方体的认知”这一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学生马上就能想到橡皮擦、课桌的储物空间、黑板擦、文具盒等,接着又让学生思考长方体的面和结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将长方体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长方体形成一定概念认知后,教师再寻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与长方体进行对比,比如篮球、羽毛球、魔方、粉笔等,通过对比学生就能明显发现长方体与这些物体的区别,比如篮球有一个面,长方体有六个面,羽毛球有弧度,长方体没有,魔方的六个面都相同而长方体三组面都相同。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长方体与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增强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出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底面是长方形的直棱柱。学生了解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长方体,并通过触摸直观感受点、棱和面的形态区别,并引出他们的定义。在数学课上引入生活元素,通过具体物质感受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更加通俗易懂。

三、在应用题中融入生活元素

应用题是数学常见题型,而应用题内容通常取材于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通常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不能激发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再加上题目与生活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理解难度大,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创新题目设置,将生活元素合理融入应用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这个内容,教师以生活问题设计数学应用题:我去超市里买水果,葡萄每斤7.6元,桃子每斤4.5元,我买了两斤葡萄和三斤桃子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建立算数过程:7.6×2=15.2(元),4.5×3=13.5(元),15.2+13.5=28.7(元),所以一共需要28.7元。融入生活元素的应用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以后买水果也会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将生活元素融入应用题,能让学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育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四、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实践活动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例如“轴对称”这个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对称图案,比如松树、爱心、雪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对称图形,接着展示国徽和简单对称徽标,学生惊叹这些奇妙的设计时,脑海里会产生一些想法。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班徽设计”活动,在不影响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扩大想象力空间,激发创造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接触的事物并不广泛,能力有限,一开始没有头绪,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结合创造主体联想班级元素,如同学、书籍、桌椅、黑板等,这些元素都可以应用到设计中。学生打开思路后,会借助这些元素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班徽设计。实践教学给学生动手机会,加深对于“对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图案绘制能力,激发创造力。绘制班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并了解到数学知识还能用于美术设计,增加数学兴趣。“班徽设计”实践教学拓展数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并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发现数学乐趣,对未来学习生活十分有利。

五、在研究性学习中融入生活元素

自主学习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高度自律,主动接纳知识才能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灌输式学习带来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将生活元素应用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易于理解,再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学习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提高探究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利润问题相关知识时,可提出问题:某文具店准备开展年终大促销活动,目前制定了两种促销方式,一种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八折,另一种是先将价格提高再打七五折,这两种方法哪种获利最高?学生开始思考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自己的答案。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形成发散思维,再由教师适时点拨,掌握正确思考方向,学会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回归生活是学生形成初步理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关键。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丰富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應用生活元素,学生能在熟悉的知识环境中探索数学问题,降低学习难度,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所以教师应该加大生活观察力度,将生活上常见且有趣的事情作为案例引入数学教学中,还原小学数学本色,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长方体应用题数学知识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表面积是多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问题征答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