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1-05-20邱炜靖

成功密码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文探究阅读教学

邱炜靖

小组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活动调动个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与交流,进一步培养个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以此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合作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进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切实符合语文阅读新课标的要求,其发展有效化解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单调教学方式,使得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展。由于之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引,学生大多依靠的是自主探究以及教师讲解体会语文阅读原理,并没有真正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个人的合作探究精神,以至于出现错误,也无法及时进行自主纠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利用小组合作的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发个人的学习探究兴趣,进而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提高个人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小学合作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师单一分析文章的知识、架构、内容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讨”代替“学生单一理解”,激发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突破单一文本之间的局限,从更高的角度领会、分析语文阅读文本的深层内涵和交互关联性。

在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如果是自主探究,容易忽略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也只能做到“依教材而教”,而不是“借教材启发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学生的学习平台也因此只局限在语文单一的阅读材料中。“小组合作”进一步将学生的视线吸引到了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个人将生活实际与语文阅读学习过程相结合,在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上获得成长进步。在生生关系方面,“小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将传统的互不干扰关系转变为平等交流关系。可见,教师不仅要组織语文阅读活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更为丰富的“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多样的阅读文本中探索研究,积极和他人交流,由此构建起系统化的阅读文本知识框架,发展个人的语文阅读水平。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表现以及活动表现。教师需要利用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大胆地表达个人对阅读的猜测和分析,并在和他人交流合作后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金色的草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主要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一对兄弟的故事,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深刻情感,了解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柔和的背景音乐渲染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这篇课文,感受这篇课文中优美的抒情语言。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同时,利用分工合作提高了阅读学习的效率,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各司其职,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探究的效果,提高个人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推动教师语文教学的课堂进程。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好字好句和同组的伙伴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组学生上台分享,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积极进行阅读,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2.营造良好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进而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在合作中,积极启发个人的语文思维,提升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之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中解决相关生词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行与小组成员配合,再朗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大意。同时,让学生在这种小组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到文章表达的感情、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不仅如此,学生在小组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和其他学生的合作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比如学生率先从个别字句的分析中得出文章按时间顺序进行叙写。此时,为了推动学生合作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为小组展现课文的时间顺序图,以春夏秋冬为主要文字,由此辅以相关的背景图片。此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如果要描述事物的发展可用时间顺序描写,如果要描述物体的不同位置,就需要使用相应的空间顺序,在阅读时也要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

3.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意图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倡导合作分享的语文学习理念,因而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不应只以自己的课堂知识讲授为重点,而是要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散自己的语文思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小组合作机会中,能够和他人积极合作,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获得进步。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秋天的雨”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是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按照学生每个人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合作活动,让每一小组中的每一成员学习个性能够得到发展,这样一来,知识也能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得到增长。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下雨的音效,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场景。学生纷纷回答这是在下雨,由此,教师可出示相应秋雨的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总结这场雨的特征,并推导这是什么季节的雨,学生由此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当学生代入了相应的角色,成为欣赏秋雨的一位游客时,教师可以再次创造小组合作机会,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架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活动。学生此时需要根据小组探讨的结果,选择研究课文的基本框架、好词好句或是课文中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当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由此,学生在合作中代入了作者的情感,体会到秋天的雨所展现出的美好,从而更能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兴趣为切入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激发个人的合作精神和语文思维素质,提高语文阅读的分析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探究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