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之 吟之 赏之

2021-05-20刘慧珍

成功密码 2021年6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古诗词

刘慧珍

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极具诗情画意。同时,古典诗词语言凝练、内涵深刻,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难度。而采取“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诵读方式,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且吟且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为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古典诗词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吟诵赏诗

吟诵,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一环,古诗词具有韵律和谐、节奏优美的特点。诵读诗歌,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听诗

俗话说,“观景美,听景妙。”可见,“聆听”更能让人发挥无穷想象力。因此,根据不同题材,不同意境的古诗词,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吟诵,让学生平心静气地听诗。边听,边品味,边模仿,边想象。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增强了语感,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例如: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的雄伟奔放,于谦诗《石灰吟》的坚定高洁,杜甫诗《春望》的忧国忧民都能在听诗中淋漓尽致地感受到。

2.吟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童时期是语言积累的最佳时期,押韵的、节奏感强的诗文朗朗上口,反复吟诵自然就熟读成诵,刻在脑海中。在教学时,让诗中情境与诗的韵律美、节奏美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感受画面的色彩美、意境美的同时,也能激发诵诗吟词的兴趣,从而起到“不待老师讲,都已明其意”的效果。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边听箫声边想象画面:小桥、流水、老树、瘦马,并反复吟诵,让学生在吟咏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感受。又如:利用课件,展现辽阔无边、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吟诵《敕勒歌》,从而体会到牧民的豪放以及草原广阔的美,这就是“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吧。

3.赏诗

古诗词中的情感、形象、画面、文化等因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学生难以领略其中的意味。利用多媒体的精妙画面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

例如:将长江或长江沿岸的美景剪辑制成画面,再配上美妙的旋律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根据画面吟诵有关长江的诗词,学生便争先恐后,把自己的平日积累一一亮了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泊船瓜洲》《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等。又如:学生根据大雪纷飞的画面及孤寂、清幽的音乐,又吟诵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等诗,大有一种“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味道。所以说,平时的积累就如同“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

二、悟情品诗

古典诗词或豪放,或浪漫,或温婉,或优雅,其诗意总是令人沉醉,其意境总是耐人寻味,而多媒体的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

1.听声看画——领略意境之美

诗情画意的体验是人人所向往的,而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更是别具一格。反复吟咏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边想象边领悟,而配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就更能直观形象地引人入境。

教例1:演示“落日西沉,暮色苍茫,原野空旷,水中月,船上人,渔火点点,江水湛湛,秋风瑟瑟”,这一幅秋夜寒江图的画面,让学生领略《宿建德江》《枫桥夜泊》描绘的景色之美;再加上箫声、寺庙钟声,就能让学生领略到两首古诗的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体会诗人的旅途愁思。

教例2:西湖一直是古今诗人的最爱,如何让没到过西湖的学生领略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境美呢?为了让学生学诗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是,“黑云、青山、白雨、蓝天(色彩美),时阴、时雨、时晴(多姿多彩动态美),音乐是悠扬起伏的钢琴声”,活灵活现的美景,让学生领略了西湖的湖光山色。

有声又有色,再加上反复地吟诵,诗画入心,心灵入境,这独特的意境美不就在脑海中留下烙印了吗?

2.吟咏入境——体验情感之美

古诗词创作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不易产生共鸣,但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则大大地优化了学生学诗悟情的过程。

教例1:以边塞风光及生活为题材的诗词很多,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了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灵距离,就可以放一些边塞风光及战争的画面,让学生先领略其意境,再根据具体的诗的内容制作课件以帮助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如王翰的《凉州词》中边塞将士的畅饮画面,催促出征的琵琶声,让学生感受将士的豪情壮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课件演示边塞环境的孤寂、艰苦,战争的频繁、惨烈,从而让学生体验将士们捍卫国家的慷慨壮志。

教例2:在送别诗的教学中,音乐与画面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我让学生反复吟诵,再看送别的画面,听听表现送别情的旋律,让学生体验话别的情感,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互动,演一演诗人与朋友是怎样惜别的、他们会说些什么,由此来体验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赏诗悟情——品味哲理之美

古典诗词凝聚着诗人的激情和灵感,而许多千古名句更是富于哲理,学生通过听声看画,吟诵诗词,领略了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因而,理解、品味诗中广阔的理性之美,就更容易了。

教例1:《长歌行》,课件演示园中葵的“春天繁茂,秋天衰败”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景,让学生品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哲理。

教例2:《登鹳雀楼》,课件演示黄河滚滚流归大海的磅礴气势,再将画面拉向高处,给学生“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从而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

同时,在吟咏富于哲理的诗词时,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说见解、谈启发,甚至立足现代与古代的大诗人进行平等对话、交流,从而达到用哲理指导学习、生活的最高境界。

唯美的畫面,动听的旋律,诗意的语言,既净化学生的心灵,又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孩子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经典诗词的熏陶,是丰富孩子人生阅历的最有效途径。当孩子阅读了大量中外古今的美文,当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精华,孩子的气质、谈吐,就会慢慢变得高雅起来,孩子的读写能力,甚至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就都有了一个扎实宽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