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探究

2021-05-20徐莉红

成功密码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精神

徐莉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动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中国的优秀品德发扬光大。将小学德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力,为学生学习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本文将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精华内容以及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精华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所学习的大多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和形象的学习却有些缺乏。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授课过程中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让学生对基本的道德品质有了解,并在日后生活中学以致用。小学德育教师,不应该单纯地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灌输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德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从小对他们进行德育,让学生在低年龄段就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德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内涵。古今中外,人们都将诚信放在心中,在小学德育中也能体现出诚信的重要,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内容保存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体会,发挥出两者相结合产生的巨大作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贯彻德育知识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与德育知识结合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无数英雄先烈为我们展示了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会随着德育课程的学习而不断加深。学生应该体会到,要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之下,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小学阶段是德育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这一年龄段中为孩子灌输德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推动孩子能力和素质双重发展,在小学德育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对学生的道德和素质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提高素质,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思想,有利于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使其在德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策略

1.将传统节日与德育相结合

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在不同的传统节日背后,都蕴含着不一样的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传统节日与所学内容结合,将中华传统品德和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形式来教授给小学生,这样的做法能深刻贯彻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内容。例如,在山东省小学德育教材“勇且有义”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端午节为例,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并讲述屈原的故事——屈原一生心系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最后投江自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应运而生。屈原的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屈原本身就是有勇有义之人,教师为学生讲述屈原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节日和德育相结合,做到兴趣和知识传授相统一,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节日由来的讲述,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现实化,让学生将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故事和节日,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通过阅读相关传统文化材料进行小学德育

想要做到在小学德育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堂上仅依靠教师进行口头的讲述,学生并没有做到吸收内化,那么这一节课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期。所以阅读相关材料能够做到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德育教育加深巩固,这种做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了身心发展,也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在山东省的小学德育教材“矢志不渝”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材料,在上课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就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结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请某一小组上台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矢志不渝是什么意思,并且為其他同学举出例子,哪位榜样真正做到了矢志不渝。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讲述一下优秀人物的例子。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做到依靠阅读素材进行自我理解内化,将矢志不渝这一精神进行更进一步体会,将自己搜集的故事讲述出来,才是检查究竟是否真正理解这一精神的最佳方法。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还能在叙述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展朗诵经典活动提高德育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小学德育教师可以举办一系列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德育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经典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德育学习的统一。例如:在山东省的小学德育教材中有“欲速不达”这一课程的学习,德育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行经典诵读活动比赛,让学生报名,并选择自己认为符合这一节课内容的朗读素材,在课上请学生上台进行诵读,学生可以诵读《三字经》和国学经典等内容。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要求,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在学生诵读结束后,班里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投票选举要注意两个标准,素材的选择和朗读的优劣。在投票结束后,教师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颁发奖状和小礼物。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深度,也能在阅读过程中增加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正向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德育精神
《中国德育》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拿出精神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