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构建

2021-05-19刘燕丽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程师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刘燕丽

(河南城建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十三五”期间,政府进一步完善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针对目前工程造价人才转型需求升级,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从市场需求层次、从执业认证出发,响应建设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标准,培养执业综合能力强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在评估过程中提出了认证概念。专业认证是由行业协会和专业领域的教育专家一起组成的专业的认证机构对进行专业教育的高校及专业教育计划实施的认证行为,目的为专业人才进入相应职业领域从业的教育提供质量保证[1-2]。为确保工程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在高校教育阶段满足从业的要求,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委员会颁布专业评估认证文件对高校专业逐步进行认证,进一步监督并提高高校专业教育质量。各高校和专业为提升教育质量也积极参与专业认证。因此,以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研究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专业目标要求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目标要求

依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文件(2017版),对工程造价专业目标下的二级指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观测点。

在知识要求指标下分别设置了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性、相关专业领域知识以及专业知识5个观测点。在专业知识这一观测点下,工程造价专业要求:①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如:工程制图、识图、测量、建筑材料、建安工程构成、工程力学、建筑施工技术等;②掌握相应的造价管理知识包括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定额原理、管理运筹学、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等;③掌握工程经济与财务管理等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工程财务、经济学原理与工程经济学等;④掌握工程相关法律与合同管理知识,包括建设法规、经济法、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⑤熟悉建设项目信息化技术相关知识,包括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等。

在能力要求指标下设置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这两个观测点。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具备:①在土木工程领域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项目的投融资分析与策划能力;②确定并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成本、进行工程审计、鉴定工程造价纠纷的能力;③管理工程合同、辨别管理工程风险的能力;④解决建设项目全过程有关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

在素质要求方面,综合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指标提出相应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并最终强调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具备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与他人交往的意识与能力;还要求具备系统工程思想、专业分析素养,善于发现并分析工程项目中的问题与缺陷,解决建设项目中的关键节点和难点问题。

基于各项指标及相应观测点的基础上,认证标准进一步提出能反映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期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有明确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符合工程造价专业定位的目标,达到专业认证对培养符合毕业要求标准。

1.2 培养现状

教育部在2003年将工程造价专业设为目录外专业,截至2016年底,全国本科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已达130所[3]。虽然不少地方院校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体系等方面,探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但各高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

1.2.1 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结合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定位目标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具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工程管理和建设法律等造价工程师系统知识,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社会适应性强,并能在国内外工程领域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更要求专业学生具备毕业后 5年期间能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多数本科院校在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面,或重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或重研究型大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其所面临的岗位工作脱节;虽然少数企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5],但未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对接,更未考虑学生在本专业岗位上长远发展的专业目标,因此,鲜能培养出与企业直接对接的专业人才。

1.2.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据调查发现,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若干模块,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由于课程设置之间缺乏连续性,缺乏课程设置与互联网整合的载体,不能实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无缝衔接,最终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各高校为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学校的实训设施有限、实操设备不足,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最终造成实践教学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未有效提高[6]。结果导致学生就业后出现业务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岗位适应性较慢。

另外,工程造价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应用对传统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冲击,社会对工程造价人员要求的数量在减少,能力在提高,工程造价工作人员面临着技术升级的挑战[7],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不断跟进,顺应建筑行业造价信息化发展需要。

2 国际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专业能力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专业认证的评价标准、工程教育和执业资格互认,以及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措施等问题。专业认证评价标准反映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外专业能力认证评价主要有造价工程师和工料测量师两大体系,尽管针对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执业范围和专业能力内容不同,但对工料测量师(造价工程师)专业能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能力(强制性能力)要求,核心能力要求和专家能力要求。本文对英美不同国家的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专业能力要求标准体系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发现,国外有关认证的专业能力要求标准体系从客观反映了国外建筑行业或建设协会对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基本能力强调基础,核心能力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始终,满足造价控制和合同管理的能力。基于专业认证对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高标准要求,需要高校或专业重视造价工程师工作发展能力(专家能力)领域的专业能力挖掘,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培养专业人才。

3 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3.1 培养机制

按照工程造价行业从事内容类似于国际工料测量行业性质。基于国外相关专业认证能力标准的设置机理及分析,国内高校专业认证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一方面要结合基于工程造价行业的市场需求,遵从工程造价的行业性质、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要依据专业评估委员会颁发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文件。而工程造价专业认证需借鉴国外认证的经验和做法,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要求、工程造价行业、协会等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建设基于工程认证下的工程造价专业能力形成—核心能力培养—专家(发展)能力继续教育的长效教育体制。

表1 国外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专业能力要求标准体系

河南城建学院从1995年创办工程造价专业至今,工程造价专业历经多年发展,特色明显,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参与省内工程造价专的业排名评估,并于同年面向全国开始一本招生。河南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能力课程体系建设。然而,工程造价一本人才培养体系与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建设体系存在偏差, 导致专业毕业生的执业能力不强、工程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足。因此,本文构建融合专业认证评估高校人才培养、优化工程造价行业协会专业人才,达到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以期培养符合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符合国际工料测量师标准的优质毕业生。

图1 专业认证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机制

3.2 课程建设

在专业认证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比较研究国内外认证标准对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的相关能力要求发现,国外行业或造价专业协会对工程造价人员能力标准在知识结构与能力标准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依据住建部专业评估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文件(2017版),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从专业认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出发,以英国及亚太地区工程造价行业协会和高校研究制定的包括基本能力、执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标准体系为依据,对河南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一本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工程造价专业相应能力标准课程设置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程造价一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能响应专业认证体系的能力标准要求,工程造价在课程体系开设了系统的计量与计价的相关课程,却忽略了对全寿命周期工程的集成管理、价值管理、司法鉴定,财务审计等专业课程,更缺乏设置相应的课程实践环节。

毕家驹在2009年提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是为我国注册工程师进行国际工程师注册和互认服务的,执业工程师注册是高层次的专业资格注册,要求注册申请者持有经过认证的专业点颁发的学位证书[8]。因此,结合目前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师、注册咨询师等执业注册资格制度,从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的国际发展趋势,高校工程造价教育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造价毕业生,必须综合考虑工程教育认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创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工程专业认证体系和国外工料测量师认证要求基础上,结合目前执业注册工程师、咨询师等执业注册制度对工程造价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基于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发展现状,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议如下:

(1)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工程造价毕业生能力标准体系,结合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能力要求,设置工程造价专业认证下基本专业能力、核心专业能力、专家(发展)能力标准分级的课程体系,不同的专业能力标准分级对应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设置完善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发展能力课程,依托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强化学生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同时,充分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

(2)跟踪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标准要求发展,结合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国际性发展,逐步设置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金融、价值管理、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维修技术与管理、财务审计、工程伦理课程等。构建国际互认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国际认知度。

4 结语

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认证角度出发,结合建设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需求现状,提出专业认证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响应工程造价专业认证下能力标准分级的课程设置建议,以期培养能力优质的工程造价毕业生。为达到工程造价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反映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评估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打下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程师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