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海归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行为研究

2021-05-19温明盛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海归创业者

温明盛 蒋 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海归潮”日益受到关注[1]。2019年12月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9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指出,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6万人,约432万人在海外完成学业,其中365.14万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海归人员具有二元社会网络资源、专业知识、高端技术及先进管理理念等独特优势,对我国高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发展水平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新网2012年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指出,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创业成功的海归占70%以上,20%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知识服务经济领域,只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北上广一线城市仍是海归群体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二线特色城市吸引力渐显。

1 文献综述

1.1 创业者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表现为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在环境的影响下显得相对稳定持久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人格特质理论起源美国,并从心理学逐步应用到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奥尔波特(1937)将人格特质区分为首要、重要、次要3个重叠交叉层次;卡特尔(1947)应用因素分析法研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图普斯和克里斯特尔(1961)提出“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分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性等涵盖人格描述所有方面的五个特质,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

创业者是否具有典型人格特质,也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研究领域。张涛[2]指出,青年高科技“海归人才”在表现出共性一面以外,尚有其不同的个性。海归群体普遍拥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意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比较强烈,个体层面的差异程度也较为鲜明,外倾性明显。同时指出,团队融入程度对其创新创业活动有较大影响,涉及到人才引进质量问题,高科技海归创业者对团队建设具有较高需求,并基于此提出了多渠道的高科技海归人才引智模式。杨方娟、刘云[1]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分析对象,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的流动特点、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从性别、年龄结构及留学国家上看,引进的青年高层次海外人才多是到美、德、英三个国家留学的31~35 岁之间的男性群体,这个年龄段的海外人才最具创新能力与创业激情,有一定的知识和成果积累,发展潜力较大。

1.2 海归人才创业行为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一般行为会涉及到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运营管理、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Gartner[3]提出以环境、创业者、创立过程和组织四个要素构建创业过程理论模型;林蒿[4]在研究创业资源时把创业资源的考察解读为创业过程研究的一个全新角度。丁良超[5]基于创业阶段差异动态视角把创业过程分为生存与成长两个阶段。

自海归创业群体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就一直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在学术界研究成果颇丰。彭伟、符正平等[6]以“千人计划”中在高科技领域发展成熟的个案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海归创业行为过程进行归纳性分析,得到了海归创业行为过程的关键构成维度:海外经验、机会发现与机会创造。戴云、陈玉兰等[7]基于海归创业者二元社会网络资源分析海归企业创业动态演化过程,构建了海归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模型,探索新型海归创业模式。张永清[8]从企业组织文化角度出发,指出领导力对公司创业过程中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2 数据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科技海归创业者,名单来源“中国海归科技创业者100人”榜单。资料收集时间是2019年10-12月,收集信息涉及主人公的性别、年龄、学习生涯、事业发展经历、家庭背景、公司发展状况等方面。然后,通过文本分析、行为评价、数据整理,着重梳理并评价了海归创业者的人格特质,以及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包括创业所属行业、资源获取情况、创业困难、创业公司组织文化等方面。其中,以“大五人格”为创业者人格评价的理论依据,以“特姆彭纳斯组织文化类型”为创业公司组织文化评价的理论依据。

2.2 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

在100位高科技海归创业人群中,男性占了绝大部分比重(91%);从创业年龄看,主要集中在25~35岁青壮年之间。从学历分布看,90%的人都有硕博以上学习经历,本科在该领域不占优势,调查对象均有留学经历,给创业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如表1所示。

表1 性别、创业年龄、留学经历及学历分布

2.3 创业者人格特质

依据人格模型对主人公在责任心、外倾性、经验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5个方面进行测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人格特质得分均值

高科技海归创业者在人格特质层面表现出经验开放性得分最高,其次是责任心高,外倾性、宜人性居中,情绪稳定性得分较低的特征。经验开放性高源于留学经历,高学历、高成就侧面表征他们责任心高。

2.4 创业者留学国家、高校的特征

为了解100位海归创业者留学国家及国外深造高校情况,把他们在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学习阶段曾进修的所有国家与TOP15海外高校进行统计,如表3、表4所示。

表3 海外留学国家情况

表4 TOP15留学高校

留学国家分布情况呈现出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发达国家的趋势,美国是中国学生留学深造的首选国家。TOP15海外深造学校均是世界名校,学术氛围好,科研实力雄厚。

2.5 创业公司行业分布与发展状况

100位海归人士创业公司所属行业集中分布在IT、软硬件服务、电子商务、因特网运营等高科技领域,其余也大都分布在教育、银行、通信、交通、中介等高端服务业;创业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拥有多方面资源;进入市场面临障碍、同业者竞争激烈是较多创业者面临的难题,如表5所示。

表5 公司行业分布、资源获取及面临的困难

2.6 创业公司的组织文化

通过对100位高科技海归创业者创造的公司的资料进行评价,对应特姆彭纳斯组织文化类型分类方法,得到高科技海归创业者的公司组织文化类型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组织文化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

其中导弹型组织文化类型占比超过60%,即大多创业公司偏向绩效导向,领导者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专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

3 研究结果讨论

3.1 海归创业者的群体画像

群体画像的突出特征:男性居多、高学历、35岁以下开始创业居多、经验开放性高、硕博毕业于国际著名高校。

学历与经验侧面反映创新能力,100位海归创业者中,九成以上有国际顶尖名校学习或是知名外企任职经历,掌握了国外高端技术与先进理念。海外留学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海归群体作为高端技术的生力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极受重视。年轻创业热情高、精力好等更多是基于生理、心理层面而言,任何时候创业都不算晚。拓宽眼界、丰富人生经历是激发创业想象力的重要因素。

3.2 海归人才创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端产业技术承接能力显著提升,高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进步,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把科技创新视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为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海归群体创业。海归群体眼界宽、技术顶尖、理念先进,知识层级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创业方向。综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发展潮流,海归人才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创业是顺势而为。

3.3 海归创业者的创业优势突显

海归创业者创业优势突显于获得有经验人士的帮助、资金来源丰富、具有产业基础、拥有政策支持等方面。创业需要一定的时机,这是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时机等于自身的阅历加身边的资源,留学就是阅历和资源积累的过程。我国当前创业环境良好,政策优惠且融资渠道多,只要想法够新颖、有价值,资金不会成为难题。具备产业基础的同时增加在产品开发、公司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将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他们也有创业困难,主要是进入市场面临障碍、与同业者竞争激烈。产品不够成熟、市场渠道少、知名度低等是初创企业进入市场面临障碍的原因,且不可避免。创新创业本质是一种基于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的创新活动,尽量拥有创新产品或技术,适应市场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两点几乎是创业者都会经历的过程。

3.4 海归人才创业有明显的绩效导向

创业公司明显偏向于导弹型组织文化,即绩效导向、携手并进。创业是团队协作的过程,创业者因为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当然,盈利是一家公司的首要目的,绩效导向是资本投入后盈利追求的外在表现形式。此外,绩效是公司前景好坏的风向标,在公司急速发展的需求导向下,专注绩效再正常不过。虽如此,但企业做强做大不仅靠绩效,也涉及组织文化、产品、人才建设等方面,一味追求绩效不可行,急于快速发展而忽视核心竞争力将舍本逐末需稳中求进,专注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海归创业者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