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组织志愿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以W校为例

2021-05-1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志愿问卷价值观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1 调研缘起

1.1 来自基层工作的困惑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老师我们想去做些志愿活动但是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同时,团课的价值观引导侧重于理论,如何运用实践来教育青年、武装青年,从而使学生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引领下,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都成为工作中时刻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在初中学校范围内,把志愿活动和综合实践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志愿活动制度化、日常化、正向激励化展开,使学生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能做志愿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多元化成长。

1.2 来自一线的问题聚焦

从学生角度看,目前,W校学生对社会的志愿活动主要是以团委组织,以共青团员为主要参与者,学校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志愿性组织活动还未规范展开。因此,呼吁更多初中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从教师角度看,学校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班主任、德育干部深感在德育工作中价值观引领存在低效的现象,学校德育内容、方法、途径等缺乏创新,主要以书本、课堂、老师讲解为主,缺乏实质性的作用。

2 调查设计

2.1 总体研究设计

2.1.1 研究对象、研究工具

在文献研究和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了“W校志愿活动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随机选取了W校七、八、九年级学生,回收316份有效问卷,作为量化研究的主要手段。再通过问卷星导出数据到SPSS(V1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1.2 问卷内容与结构

调查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学生的性别、年级段、班级任职情况、参加志愿者情况等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单项选择调查。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对当前 W 校志愿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在量表格式上采用李科特量表(Likert Scale)“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很不同意”五点计分量表。“非常同意”计分为5分,以此递减,“很不同意”计分为1分。在量表内容上从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方式、评价、反馈、外部因素”五个维度构成第二部分的调查研究。

2.2 信效度检验

2.2.1 问卷信度检验

量表信度表示本问卷的可靠性分析,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问卷的第二部分,剔除测谎题第13题“参加志愿活动浪费时间”后,第二部分13道题目的信度 为0.825高于0.7,在0.8-0.9范围的区间内,表示该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

2.2.2 效度检验

在信度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我们进行效度的检测。问卷效度是指问卷的测量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要调查的情况的程度。经检验,问卷的KMO值为0.854,大于0.7,表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同时显著性(sig)为0,小于 0.001,即适合做因子分析(详见下表1)。

表1:问卷KMO和Bartlett检验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W校志愿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调查W校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设置两题。其中对“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这一问题,从总体看,参加志愿活动“1-3年”的比例最大,其次为“1年以内”。为探求不同年级段与参与志愿服务时间是否存在差异,表1-7年级段和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交叉制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段的增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逐渐增加,比例逐渐增大。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同时我们用卡方进行检验,假设“W校年级段和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卡方交叉检验,P值为0<0.01,表示差异极其显著,验证了以上的假设成立。

表2:W校年级段和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交叉制表

从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上来看,选择“一年1-2次”的人数最多,比例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其次是“一年3-5”次,占比38%,“一年参加5次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1.1%,“不参加”的比例的人数为个位。从中可以看出,W校的志愿活动情况开展广泛,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志愿活动,但在参与志愿活动上的频率仍有提升的空间。

3.2 W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

在“W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维度上设置了4题,此部分为5级量表题。分别为:第6题调查学生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第7题调查学生对参加志愿活动的正面影响;第8题调查学生对今后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第13题为测谎题,量表采用反向计分,目的是为了验证本调查的信度。总体上看,W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较强,第6题对“参加志愿活动是一份社会责任”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选项百分超过95%,第7题“参加志愿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中“非常同意”和“同意”占比超过90%,第8题调查学生对今后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占比也超过90%,测谎题中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浪费时间的人数在10%以内。

问卷第20题为排序题,排序题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由问卷星系统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学生选择参加志愿活动的几大原因为: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内心充实等,“受到表彰认可”的排序最靠后,同时也表明W校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内驱力较强。

3.3 参与影响

总体上看,W校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较强,为进一步检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志愿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3个问题的sig值<0.05,说明方差非齐性,采用第二行数据,其中 0.02(*)、0.04(*)、0(***)均<0.05,说明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志愿动机上更加强烈,这与我们的设想相符合。

3.4 指导与反馈

此维度调查学校或教师是否再志愿活动中给予鼓励和指导,并且在志愿活动结束之后是否给予评价与反馈。由结果可知,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在80%以上,但小于90%,W校在教师对志愿活动的指导与反馈上,仍有值得提升的余地和空间,尤其是“在志愿活动结束之后会进行评价和反馈”此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做好对志愿活动的反馈工作。

4 价值观引领下的志愿活动与综合实践发展策略

随着不断地实践与探究,为使得志愿活动与综合实践发展地更加健全与完善,现提出以下几点的发展策略。

4.1 始终坚持价值观的引领

价值观是旗帜是方向,在志愿活动与综合实践当中要始终坚持价值观的引领,渗透在活动的每个细节,贯穿在活动的始终。习总书记说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据,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对于正处于发展状态的青少年学生,更加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志愿服务是行为方式。价值观需要实践养成,行为方式需要价值引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志愿活动与综合实践后将价值观得到验证,进行强化和夯实,将这种价值观内化变成自己的内驱力,进化成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而这发自心底的信念才是开展志愿服务最深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动力。

4.2 实践层面

4.2.1 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化

设计系统化的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包括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分享教育。在理论教育当中包括志愿服务工作概念和对于不同服务对象的相关知识。在此部分内容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融入价值观。在技能教育教授包括人际沟通技巧,活动策划技能,人员及资源管理技巧,相关急救技能等等。而在相关大型活动当中也可以开设专业培训,对活动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分享教育是在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之后定期进行感悟的分享,组织的形式像本校的优秀实践论文的评选和展示,也可以由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主题性的志愿服务收获共分享,说出自己参与实践的感悟,提出对于志愿服务的改进建议等等。

4.2.2 志愿岗位常规化

学生主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更要从学校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校内志愿活动以个体为主。为此,学校设有校内固定志愿服务项目,例如“校园文明志愿管理员”、“校内节能志愿管理员”、“绿化保洁志愿者”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的细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助值日老师进行食堂秩序的管理、帮助班主任进行一些琐碎班务的整理、为班级搬书,清扫学校功能室、老师办公室等等。让志愿服务的形式从集体组织到个人自发转变,由集中向分散转变,实现志愿服务日常化,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形成价值自觉、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

4.2.3 实践平台多样化

实践平台上联合政府、社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支持,利用互联网+时代组建志愿者联盟组织,如根据W校地理位置特点,在瓯江口新区联合市中心血站、护士学校、新区医院、等志愿组织可以开展“小小导医在行动”,“关爱我的身体”,“血液知识我最懂”等志愿活动。也可以在瓯江口管委会举办的活动例如樱花节中举行具有特色的“合唱快闪活动”、“外语引导介绍”等特色志愿服务。

也可以将市自闭症康复中心成为定点合作志愿者机构、与特殊学校、养老院、孤儿院进行结对帮扶,让学生去进行助老,助残,助幼,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提高道德素养。

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例如如今疫情期间的线下志愿服务较难开展,但可以对接社区或其他省市学校借助“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一场类似于“支教”的网络直播课方式新颖又快捷。也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服务统计和发布制度,打造统一的平台,实现志愿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与政府等品台进行对接。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座学校是一个个体,可以利用互联网联结多所学校联合开展活动,这样活动方式更多样,范围更广泛,报道几率更大,收获更多。

猜你喜欢

志愿问卷价值观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问卷网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