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2021-05-14佟庆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毕业设计选题

李 勇 佟庆伟 李 军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2]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048)

一流课程是一流专业的基础,一流专业是一流本科的核心。开展基于成果导向、实践倾向和难度升级取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是国家质量教学标准、工程认证和双一流建设的共同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的最后一门课,是检验和深化前期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性工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师资力量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和高质量论文发表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相对不足,教学投入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们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更倾向于开设研究性选题,既与自身研究结合,也与后续研究生培养相贯通,但是面向工程实践的题目偏少。在具体工作中,当前毕设选题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疏于宏观设计,学生简单应付;(2)选题落后陈旧,缺少创新应用;(3)组织管理仓促,检查考核粗放。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新工科建设的强化,毕业设计这一本科教学“最后一公里”需要尽快适应工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在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高校工程教育的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此同时,教育部金课建设中要求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强调在校学习所获得的结果应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增加课程的难度。面向一流本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更需尽快提升。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围绕选题标准、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毕业设计环节中各个环节,解剖管理要点和有效落实措施,分析毕业设计质量及效果控制,以期为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1 选题开设标准和流程

1.1 精准定制、双向选择

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是针对学生本科阶段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应用,要求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文献调研或调查研究,论证、分析和设计工程方案,科学处理实验或试验数据,具备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和制图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专业技术标准,开展技术经济分析等。要求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后,掌握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本方法和创新能力。一个好的选题应该综合学生所学知识、结合学科前沿技术、尽可能面向实际并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达到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育工程素质的目的。

因此,在题目设计中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立足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和培养目标,针对性的设计和定制选题。同时建立结合专业性、可行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审批原则,控制选题的难度,评估合适的工作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训练、创新创业设计、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进展,为学生开展定制类的选题,充分结合已有工作和实践基础,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最优选题。

1.2 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在具体工作中,将教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选题首先进行初步分类。要求以工程设计和应用类为主,同时考虑不同研究方向开设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软件设计类选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毕业去向的毕业生需求(表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要求以工程类课题为主,教师提供选题中工程设计和应用类的比例必须大于50%,与此同时,也要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着重培养。选题要求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或生产单位委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和强实践性较。同时选题设计中充分考虑保研、考研、出国和就业学生的选题兴趣,优先选择结合导师制开展的工作和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学生的连贯性。鼓励对已有工作基础的学生,针对性地设置选题。近三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论文中毕业论文题目中96%以上都是来自于实际的研究课题,其中工程设计和应用类占60%以上(表1)。

表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近三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类型

2 组织实施准则

2.1 面向实际、校企协同

基于上述原则确定好毕业设计题目,在组织实施环节中,按照“专业认证”要求,部分毕业设计在企业导师协同指导下完成,同时制度化明确学校和企业导师的责任和任务,保障协同指导的毕业设计在生产一线或高校内均能顺利展开。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所有教师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同时要求选题结合科研实际开展。2017~2019年指导教师中具正高职称的人数分别为8、8和9人,指导毕业论文人次占总论文数的52.68%~61.63%;具副高职称的人数分别为9、9和11人,指导毕业论文人次占总论文数的32.56%~38.05%;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2、4和5人,指导毕业论文人次占总论文数的5.81%~11.28%(表2)。与此同时,企业导师人数不断上升,学生数/教师数也不断降低,提升了指导的针对性。

表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情况统计

2.2 聚焦前沿、成果导向

在以往毕业设计中存在质量低下、进度延迟问题。在学生角度,由于缺乏主动意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足,很难结合实际问题开展实践。因此提出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求面向实际,聚焦前沿,鼓励本科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研究生文献讨论会或组会。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工程实践类必须校企协同,同时在检查环节中邀请企业指导专家一同参与,严格把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进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校内导师或者企业的工程师来解答,让学生的科研意识有进一步提升。在结题环节,要求每个指导教师都要以成果为导向,并对所指导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教学活动负责。环节包括:(1)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选题;(2)形成任务书,专业负责人审核;(3)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工作计划;(4)每周指导与工作检查;(5)设计提交格式和规范指导;(6)答辩预审;(7)撰写导师评语,给定导师评定成绩;(8)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与检查;(9)评审老师评阅;(10)答辩与归档。

3 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立足于“顶层设计、循序渐进,严控过程,提升质量”为目标的质量控制体系。其中科学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和质量控制是关键。在具体工作中建立了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课题来源、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的预审、过程保障和考核制度,具体质量控制体系包括:

(1)科学选题控制,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检查,重点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毕业实习质量、工作条件准备情况,任务书编写和下达情况等。专业分组开展开题工作,每组指导专家不少于5人。

(2)过程实施保障,学校、学院和系三个层面分别开展中期检查,内容包括学生工作进展、教师指导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样分组答辩,每个学生进行汇报的时间至少10分钟,每组内指导老师人数至少5人,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打分总结,形成修改记录。

(3)严格规范考核,在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应要求学生严格参照毕业设计的格式与规范,同时,系统开展评阅与答辩工作检查,包括设计的规范和质量,学生毕业答辩资格和结合科研学分认定等。同时,毕业设计查重全覆盖,并组织或配合本科教学督导组随机查看学院答辩组织情况、毕业设计质量。对没有通过一次答辩的学生开展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取消本次毕业资格。

4 结论

一流的本科毕业设计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需要缜密设计、规范过程、严控标准。在实践工作中,探索了一条以成果为导向,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类指导,以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为抓手,以最终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围绕教学目标、课程需求、培养过程、效果评价和过程改进开展毕业设计精准化指导和考核。相关工作有助于提升本科生实践、综合分析、创新、动手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培养效果的改造和升级。

在选题环节中精准定制、双向选择,在组织实施中校企协同、成果导向,在质量控制中循序渐进、严控过程,系统围绕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开展科学顶层设计、校企协同平台建设、质量控制优化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实践性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推动和提升。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毕业设计选题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