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家庭有房贷该如何理财

2021-05-13文熙

投资与理财 2021年5期
关键词:琳琳结余买房

本刊记者 文熙

对很多人来说,房子是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负债。90后已经纷纷成家立业,他们也面临“有了房贷后如何理财”的问题。

基本情况

本期案例的男女主人公有点特殊,是刚组建的90后家庭,身上就背负了200多万元的房贷。

27岁的琳琳,在一线城市工作,坐标深圳,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税后月收入1万,每年13薪。爱人比她年长2岁,税后月收入1.5万元,每年15薪。两个人每月生活支出7000元,结余1.8万元,现有存款30万元。

“可能因为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又一直没在房子‘白菜价’的时候买房,买房这件事便成了我最大的梦想。”琳琳说,当她和老公领证后,就把买房提上了日程。今年年初,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看房到买房,举全家之力买了一套两居室婚房,首付90万,贷款210万元。双方父母各支持了30万元付首付,夫妻两人每月房贷1.5万元。收入还不错的两人,自从有了房贷后,每月工资就只能结余3000元。

规划目标

有了房贷后该如何理财?

简七读财

不少朋友是通过买房还贷后,开始对财务状况更加有规划,工作动力也更足。但问题是,贷款年限一般在20-3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房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很多朋友说,有了房贷后,就攒不下钱。这其实是挺普遍的现象。难道只能默默忍受被房贷支配的人生吗?

其实这个问题,无非就3个突破口:少花一点、多赚一点以及收益多一点。

第一个突破口,少花一点。

想想月开销是多少?哪些不必要开支可以节省?平日里没有记账也不要紧,可以打开微信、支付宝账单,以及银行卡APP的流水,粗略统计日常开销金额,制定预算,控制一下消费。

琳琳夫妻每月消费7000元,两人工作忙碌,爱点外卖,打车频率比较高,每天上班还会买一杯甚至两杯咖啡。如果能增加自己做饭的频率,把打车换成坐公交地铁,把买咖啡改成办公室喝茶,则能省下不少钱。仔细盘一盘,每个月平均下来能省下一两千。

第二个突破口,多赚一点。

想想两口子目前的稳定月收入是否还有上涨的空间?是否可以发展创收的副业?

在节流的同时,不妨广开源,增加收入。

比如琳琳夫妇,月收入稳定在2.5万元,如果考下工作相应的职称,积极参与一些项目的话,是不是还会有额外一些绩效奖励?争取每年涨薪5%~10%?

如果主业收入上涨有限,可以思考是否能发展可以创收的副业,比如摄影、写作、PPT接单等。

第三个突破口,收益多一点。

再来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投资。即使本金少,也需要做资产配置。

想想目标的收益用途是什么,短期如何配置资金,长期又如何配置资金?

财务安全是优先于财富成长的。对有了房贷的家庭来说,经不起任何意外。一方面,需要给家庭成员配置好保险;另一方面,也要划出3-6个月的生活费当作应急准备金。也就是2万元左右,投向余额宝、活期理财等,收益率2%-3%。

有目标时间、目标金额的部分,比如装修准备金10万,可以向债券基金里面存,收益率5%-7%。

剩余的钱,可以用来买偏股型基金,增加收益,比如尝试基金定投,选择2只感兴趣的主动基金或指数基金买入等。这样配置,比全部放在银行收0.3%的活期利率高多啦。

还房贷,从表面上看,你存得少了,借得多了。

以前每周都要出门“打牙祭”,呼朋唤友,百来上千块不心疼。有了房贷后,当刚开始的兴奋过去,每个月从银行卡划走的这笔钱,却让你的生活瞬间变得“抠抠缩缩”。

怎么好像“越努力越辛苦了”?

但是房贷,或许是人的一生中能借到的最“划算”的一笔良性债务了。在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情况下,你依然只需要还这么多,甚至越来越少。

再随着工资上涨、其他主动收入增加、理财能力提升,每个月的这笔房贷对你而言,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是逐渐变低的。

下定决心买房,还房贷,愿意承担这份挑战,就是人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对家庭财务做一个规划,知道钱怎么进出,还有什么可提升的余地。

对很多人来说,买房是留在这座城市的条件。与此同时,买房也把大多数人的可用资金消耗掉了。每月到手的工资,一大半就要用来还房贷,还要支付日常生活开支,还要想着攒钱应对未来,可以说,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还要利用好每一分钱,尽可能地让钱生钱。

一般来讲,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家庭被称之为青年家庭。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都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但事业刚处于前期阶段,相对来讲收入还有上升空间。所以青年家庭在做理财规划时,一定要控制消费支出。

降低开支,积少成多

平日做到量入为出,并控制消费欲望。建议琳琳可以准备一个账本,记录每月的收支情况,家庭哪方面的开支较多,哪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哪些开支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又是不该有的开支……然后逐月减少那些“可有可无”以及“不该有”的开支。

同时,对每月家庭具体收入情况也做到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家庭的消费行为。有时候,可以想一想,这笔钱如果不花费掉,留存下来,经过时间的复利,就会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资产。

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攒下至少20%的收入用来投资理财。当下,琳琳每月结余3000元,如果家庭开支可以降低2000元,那么月结余就增加到5000元,占比收入20%。建议每月结余暂时存入活期理财产品,积少成多,闲置基金多了,就可以选择定期理财。

文熙

“青年家庭在做理财规划时,一定要控制消费支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攒下至少20%的收入,用来投资理财。”

留足备用金,应对突发问题

货币基金灵活性很好,资金取用随意,是日常小额资金存放的好去处,通常建议家庭备用金(一般为3-6个月的家庭月支出)选择此类理财方式。

家庭备用金分配过多,影响家庭资产合理增值;如果此比例配置过少,遇到突发问题,家庭可能面临无法应对的局面。综合分析,琳琳家庭备用金可预留2万元。

构建投资组合,稳定收益

对于月工资的分配比例,除了要把一部分钱放在零钱账户,剩下的要全部存入储蓄投资账户,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用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建议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提高股票、基金所占比例,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比如稳健加激进投资结合,95%来保证资金安全并获稳健增值,5%来博取高风险高收益。也就是说,在最差的情况下,你会损失掉5%的资产,但这损失可能会被95%的资产收益弥补上,而对整体收益和家庭目前的生活影响是有限的。

储备优质资产,跑赢通胀

其实长期跑赢通货膨胀的资产,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主要有优质的股票资产和优质地段的房地产。

比较适合大部分家庭积累的优质资产,就是股票资产了,例如股票基金。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股票价值投资的黄金十年。

说到股票基金,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个风险很大、收益不确定的品种。实际上,无论是国内A股的股票基金,还是美股的股票基金,长期的收益都不错,均可以达到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是能超过同期银行理财不少的,也超过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如果家庭资产中配置了一定比例的股票基金,理论上其收益率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的。这样,家庭整体的购买力也不会缩水。只不过股票基金的波动也很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品种。所以,要想通过股票基金赚钱,确实需要一点技巧。比如选择优秀的成本低的指数基金,用定投的方式减少风险。

避免痛苦和长期损失最好的办法,是在理解“买股票=买公司”“非好公司不投”“好公司需要耐心持有”这些投资常识之后,一边专注于积累第一桶金,一边积极磨炼自己发现和理解好公司、好管理、好价格的能力。一定要在确定自己找到了好公司,且胜算极高的情况下,才开始自己的第一笔投资。对于那些拥有合适性格,愿意投入兴趣、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来说,股市会不定期地提供属于他们能力圈范围内的机会,享受“睡后收入”。

房地产的投资价值虽然标准不一,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段,房地产的长期收益都有差别。不过,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长期收益还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的。

过去20年,中国老百姓投资收益最大的是房子,收益远超股票。在未来,只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还有很大空间,房产的投资价值还会持续显现。

猜你喜欢

琳琳结余买房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牙印之谜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树叶哭了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只是点点头
只是点点头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