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应用体会

2021-05-12刘伟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儿科人性化家属

刘伟伟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我国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国民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尤其是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也使得家长对儿科的医疗以及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儿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的年龄小,沟通能力、自制能力都比较差,哭闹不安、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使患儿和家长的负性情绪都得到安抚[1-3]。为了保障儿科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降低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给予儿科患儿人性化护理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月,共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出84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不同,分成以下两个组别:(1)常规组42 例患儿中,男患儿和女患儿的人数分别为22 例、20 例,年龄区间为3-11 岁,平均值为(6.54±1.35)岁;统计患儿的疾病类型,主要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发烧发热、小儿肺炎等。(2)干预组共有患儿42 例,男患儿共有24例,女患儿18 例,最大年龄的患儿12 岁,最小年龄的患儿3 岁,均值为(6.63±1.27)岁,疾病类型与常规组相同。对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儿科的常规性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则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1.2.1 更新护理服务观念

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儿科护理工作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护理服务质量滞后于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发展水平的现状,使护理服务内容更为丰富,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有针对性,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并以此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5]。

1.2.2 规范护理行为

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态度温和、亲切,对患儿和家属充满耐心。尤其是面对患儿哭闹不安、不配合等情况的时候,护理人员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应当采取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儿建立有效的沟通,如陪患儿玩玩具,给其看动画片,或是指导患儿家属先安抚好患儿的情绪等,尽量在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进行穿刺、给药等各项护理操作[6,7]。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当动作娴熟、轻柔,避免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疑问,护理人员及时积极耐心的解答,消除他们的内心疑虑,提升配合依从性[8]。

1.2.3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儿科应当对护理人员加强职业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更大的热情,主动为患儿以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服务,更好地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在护理人员具备了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之后,一方面能够使患儿和家属的情绪更为平稳,另一方面能够增进护患关系,提升他们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依从性,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1.2.4 建立护理咨询平台

咨询平台可以包括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下设置咨询站,供患儿家属进行各种信息的咨询工作,线上平台对患儿家属开放,利用便利的信息网络条件,为患儿家属提供线上咨询服务,使他们能够更便捷地掌握儿童护理保健知识、各类常见儿科疾病知识等。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医疗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提出质疑、意见以及建议等,以此更好地了解医护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存在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漏洞等,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工作质量的改进[9]。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如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1)两组护理质量:从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护理管理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各项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和护理质量成正比。(2)两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将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到患儿家长的手中,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环境等十项内容,各项评分均为1-10 分,满分100 分,统计总分,分为十分满意(≥90 分)、一般满意(70-89 分)、不满意(≤69 分)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 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从几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最终评分情况来看,干预组的各项评分显著比常规组更高,组间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干预组的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s)/分]

表1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 初级卫生保健 护理管理干预组 42 96.11±2.34 95.98±3.08 95.73±2.51常规组 42 82.66±3.27 84.97±2.53 82.09±3.20 P<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表明,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62%、83.3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从儿科患儿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都具有其特殊性,同时患儿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也有更高的关注度,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家属的不满情绪,甚至引起纠纷事件。为此,儿科护理工作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去提升护理质量。实践证明,人性化护理能够给予患儿和家属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满足基本的护理要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保证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全面性、人文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下,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为儿科护理中行之有效的模式。

猜你喜欢

儿科人性化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