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2021-05-12王鸿嫣李小军孟建英刘江枫蔡玉萍高亨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证型急性期中风

王鸿嫣 ,李小军,孟建英 ,李 涛,刘江枫,蔡玉萍,高亨泉

(1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2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神经功能缺损所造成的一系列症候群[1],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2]。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肢体功能[3]。故中医药在诊疗本病方面辨证的准确化和规范化逐步提上日程,已成为现代诸多学者的关注重点[4-7],因此,本文使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历年文献中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临床证候的数据进行归纳,更系统地梳理该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和特点,更加有效指导临床。

1 数据准备

1.1 数据库

搜索发表于2000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的以临床研究为主要类型的医学文献。期刊论文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1.2 检索方法

1.2.1 中文检索

全文:#1 缺血性卒中,#2 缺血性中风,#3 脑梗死,#4急性,#5 中医证候,#6 中医四诊,#7 中医症状;逻辑关系式(#1 OR #2 OR #3 ) AND#4 AND(#5 OR #6 OR #7)。

1.2.2 英文筛选

关键词:#1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2 stroke, #3 cerebral infarction,#4 acute stage,#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6 Four diagnostic methods,#7 element of TCM syndrome;逻辑关系式(#1 OR #2 OR #3 ) AND#4 AND(#5 OR #6 OR #7)。

1.3 文献筛选

1.3.1 纳入标准

①包含缺血性卒中、中风、脑梗死、急性、并有关中医证候、中医四诊、中医症状内容的;②进行临床观察或临床疗效评价的文章;③文章有明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④发病在急性期范围内;⑤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已正式发表的学位论文、期刊文献;⑥有具体中医证候、症状表述。

1.3.2 排除标准

①关于动物实验研究的文献;②只探讨其中某一种具体中医证型者;③只讨论证候要素无具体中医症状表述者;④重复出现的文献;⑤个案报道、综述、摘要、仅个人经验总结的文献。

1.3.3 纳入评价

安排专人进行检索词检索及相关文献下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题目、文献类型及摘要内容不符合要求者进行初步筛除,随后重点阅读留存文献,对全文内容进行二次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记录文中临床收集的各类急性缺血性中风具体证候表现,并进行交叉核对,若意见分歧与3 名副高以上职称老师进行讨论决定。

1.4 文献数据预处理

因存在同一症状不同表述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数据挖掘前需将录入的证候信息进行预处理,参照《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学》、《中风病中医术语标准规范》、《2017 最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临床表述习惯进行名称统一规范,后将症候录入到Excel 表格,为减少数据误差,采取双人双录入。

2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2.1 数据的处理

使用SPSS 25.0 版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文献中作为临床观察数据出现的中医证候名称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其在每篇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出现登记为“1”,未出现记为“0”,并统计出常见证候的支持度。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 对高频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形成证候关联分析图。

2.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文献筛选结果

由于近20 年相关文献以证候要素研究类为多,证型规律研究类为少,故有关四诊信息提及呈现的文章较少见,符合要求的急性期文章数量更为稀有。根据检索式检索结果初步筛选出文献126 篇。对全文内容进行再次筛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总共有27 篇,将符合要求的27 篇文献纳入本次文献研究。

2.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的结果分析

表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位病性总结

在符合标准的27 篇文献中,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为缺血性中风三大症状,与其余证候相关度皆高,故我们只进行余症候的数据统计及证候分析。共出现不同证候名目185 个,总证候累计出现频率1219 次,其中出现频次、频率较高且支持度大于40%的症状分别为头晕、口干、舌红、黄苔、疲倦乏力、头痛、滑脉、口苦、咯痰、便干、弦脉、细脉、目眩、心烦易怒、腻苔、小便黄赤、舌淡、厚苔、肢体弛纵不收、耳鸣、满面通红、纳呆、数脉、自汗、小便失禁、神情淡漠、口唇紫暗或暗红、口臭、舌暗、舌见瘀斑瘀点、舌胖、舌大、少苔、躁扰不宁、失眠、头闷痛、便难、舌紫、舌下络脉迂曲、薄苔。

2.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 对症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置信度用于衡量关联规则的规则强度[8]。支持度说明的是两个症状同时出现的概率,而置信度说明的是出现了A 症候,同时还出现B 证候的概率。由于此规则数据之间关联度较强,设置最低支持度40%,最小置信度80%,最大前项为2,对证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Apriori 算法,关联规则选取支持度前30 位4 个症状的症候群后,并进行病位、病性总结,见表1。

2.5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布特点

根据表1 归纳总结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布特点,如表2。

表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布特点

2.6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关系网络图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 软件对优选症状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症状的关联模型。将关联度设置为40,形成了症候组合的逻辑关系。粗细线表示两症状之间关系的紧密度,粗线表示紧密,细线表示稀疏。由粗线可看出核心的几组证候群。见图1。

图1 关联度40

3 讨论

决定中医证候的四诊信息在临床上有复杂性、模糊性及隐匿性等特点[9],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是在临床四诊信息中找出所有的并发关系,发掘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型分布规律特点,较前人的个人经验总结更为直观和符合事实,故常应用于中医药研究[10-12]。

将相关度较高的证候组进行归纳后(表2)可看出,近20 年本病急性期的临床病例采集的研究文献中,本病急性期和火热、痰的病理因素结合较紧密,其次是气虚、风、阴虚阳亢、瘀。病性要素常同时出现,如痰和火、风和痰、痰和瘀等的组合,标实和虚实夹杂多见,症状表现以上盛下虚为主,常涉及的脏腑是肝、脾、心、肾。结合中风病临床实际,根据表2 总结归纳出的证型以肝阳上亢和痰火扰神证最多,其次是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滞证较多见或相互兼夹。

观察图1 可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四诊信息最紧密关系组合有:目眩—头晕—口苦—口干;目眩—头晕—口干—咯痰;目眩—头晕—口干—便干;目眩—头晕—口干—疲倦乏力;便干—口干—咯痰;便干—口干—口苦;口苦—口干—疲倦乏力;口苦—口干—咯痰;便干—口干—疲倦乏力;咯痰—口干—疲倦乏力这10 组症候群,可得出其核心证型为肝阳上亢,其中肝肾阴虚、脾肾不足为其本,兼夹火、痰为其标。

本次研究的证候以肝阳上亢,痰火扰神的表现为多,其余证候以风痰、痰瘀、火热等实证表现多见,阴虚和气虚的表现仅穿插其中,但其本质仍为本虚标实。治疗上,在本病急性期,侧重于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活血通络,视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益气之品。

本文通过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有关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临床病例四诊信息的文献进行初步归纳探索,讨论了实际临床中该疾病急性期的中医证候规律和特点,为今后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但由于近20 年相关文献以证候要素研究类为多,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类为少,故有关四诊信息提及呈现的文献较为少见,符合要求的急性期文献数量更加稀少,另选取的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很难避免出现数据的偏倚,期待随着现代研究的逐步深入,之后可以选取到更多的高质量文献用于相关研究,以获取更加准确的结果。

猜你喜欢

证型急性期中风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