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021-05-11孺子羊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薄情杨朱左宗棠

孺子羊

孟子有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意思是,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无论如何应该守住自己的高尚志趣和纯洁心灵,守住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

北宋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石介,年轻时囊中羞涩,十分节俭。有人欣赏他,送给他很多食物,他摇头谢绝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那是有钱人的吃法。”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经过苦读,终见成效,成为国子监直讲,享有非常高的声誉。一次,一个朋友想请石介写一副对联,还没开口,便有人阻止说:“石介不会答应的,他年轻时都不善于做这种事情,如今声望剧增、官位又高,怎么会答应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听到友人的要求,石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面对众人的疑惑,石介解释说:“若为小钱,便是琐事;若为友情,则是大事。我虽然已身居高位,但不可以丢掉朋友间的恩义。”

战国时的杨朱在魏国做大官,回畏垒山拜访老师时,声势浩大,前呼后拥的。老师下山接他,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诲。”杨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神态傲慢,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杨朱羞愧难当。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发迹后,回湖南老家看望老师,还未到老师家就在拐角处停下轿子,换掉官服穿上便装,随从不解地问:“大人为什么要换便装呢?”左宗棠说:“我穿着一身官服,老师看到会有自卑感,就不会说心里话和讲真话。”果然,当左宗棠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百姓形象,放松了很多,煮茶畅饮,讲了很多真心话。此后,师生二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真诚,有时真的在于距离。近距离的交流,深入的了解,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王安石从官位上退下来后,苏东坡前去拜访,这一拜访两人才发现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重新认识了对方,对彼此的才华和人品有了真正的了解。王安石慨叹说:“不知道几百年后才会再出苏东坡这样的人才。”而苏东坡也认为王安石是真正有才华的人。通过交流王苏二人不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更消除了思想意识上原有的误会。司馬光执政后,苏东坡多次提出对王安石改革要有合理的取舍,而不是全盘否定。

讲交情,谈感情,最怕遇到两种人,一是薄情寡义的人,二是心术不正的人。薄情寡义的人,心中没有感情这回事儿;心术不正的人,则会利用别人的情,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很多人可以做到“穷不失义”,却很难做到“达不离道”。并不仅仅是因为钱多、官大,更多的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诚信。在他们的心里,诚信压根就没有建立起来,一旦真的遇上危险,就会立即弃朋友而去。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就是一种道德、情感、诚信的修养。如果没有这样的修养,独善其身是不可能善起来的。任何一种善良都源自自我的约束和后天的学习。

猜你喜欢

薄情杨朱左宗棠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湘湖镇·其三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释怀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杨布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