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迫在眉睫

2021-05-11严凤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归属感主观幸福感

严凤平

目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较过去优越得多,他们在学习中理应感受到幸福。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在咨询室里接待了大量学生咨询个案,原以为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应该开心才对,实际上,许多学生感受到的是焦虑,甚至是痛苦。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正日趋成为教育难题。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较高的主观幸福感通常由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对高水平的积极情感和相对低水平的消极情感构成。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呢?多种因素会共同作用,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例如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同伴依恋以及个体自尊。研究表明,亲子依恋越安全,师生关系越好,同伴依恋越积极,个体自尊越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些因素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极为重要且迫在眉睫。如果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妨碍学生的学业成就,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体验更多的负面情感,以及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因此,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作。

在童年和青少年早期,父母是孩子连接社会最核心的纽带,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塑造孩子的社会性。因此,父母在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大有可为。父母应注重与子女形成良好的依恋模式,重视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可以多花时间与孩子交谈,一起吃晚餐。研究表明,父母经常花时间与孩子交谈、一起吃饭,以及讨论孩子的在校表现并鼓励孩子,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成绩也更好。除此之外,父母应更多地参与和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可以正面影响孩子对教育的看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

学校在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可以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一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如让学生了解校训、校歌、校徽、校服、校史等,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再如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学校还可以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制定班级师生共同期望实现的目标,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二是教师应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的言行及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提升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尊重学生,将学生看成独立自主的人,提倡公平竞争,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三是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化支持,助力“快乐学校”的形成,培育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家庭、学校对学生的积极作用离不开社会的配合,这就需要全社会改变过去对学生唯成绩是举的单一评价标准,尽早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和德性发展,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总之,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21世纪学校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人文关怀教育之关键所在。家庭、学校和社會需要通力合作,减少学生的负面情感,帮助学生实现积极自由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学,深圳,51811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归属感主观幸福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后印象
画与话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