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学生,但不惯着学生

2021-05-11李迪

新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磊违纪班长

李迪

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主要著作有《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智慧应对班级棘手问题》等,被教育界和多家媒体誉为“新时期优秀班主任的代表人物”。

一大早,我就接到远方朋友的求助信息:

李老师,我班小磊父母离异,本身有自闭倾向,从小由奶奶带大。他入学后非常信任我。昨天课外活动时,他去找三年级的一个学长学唱歌。那个学长又叫了几个学生一起,总共3名女生、3名男生。他们在一个琴房里打闹、踩气球,被值班老师抓住了。我把几个学生一起带到办公室,让他们写出事情经过。小磊说,他一直坐在钢琴边上没动,也没看到别人干了什么,就不愿意写。因为当时是让所有人一起写经过,我不能因为他说没看见,就不让他写。因为我一直坚持要他写,他认为我不信任他、冤枉他、逼迫他,说要退学。他给我写的纸条是:我真的就知道这么多!反正怎么说都没有用,对吧?写的不如你的意就让我编造事实,我做不到。但是我又是个“罪人”,没人会听我的话。今天下午开始,我不会来上课了,与其做无用的解释,不如早点走,我自觉退学。我发誓我不是那种捏造事实的人,但我能有什么办法?我明明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没人相信我?当然,因为我在你们眼里是“罪人”,是垃圾!一句话,当一个人被套上莫须有的罪名,再怎么样也解释不清楚。所以我选择自暴自弃……我昨天和班长一起去小磊家,他不见我,我只好离开,把班长留在门外。班长说了很久,他才让班长进去。现在班长把他劝回来上课了,可他还是不愿意见我……我该怎么办?

教学经历里,这样的案例很多:一个敏感、自卑同时又有被抛弃创伤的学生,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结果是: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是“坏”的,环境是“坏”的,整个世界都是“坏”的。小时候被抛弃的创伤又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坏”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他一旦在学校遇到对他关爱有加的老师,会一边珍惜这份信任,一边在潜意识里表示怀疑:“他真的爱我吗?我真的值得被爱吗?”这番纠结,与其说怀疑老师、外部环境对他的善意,倒不如说是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表示怀疑。

有学者认为:两个人的关系中,A对B的态度,部分是由B教会的。

小磊和同学一起违纪,老师自然要批评小磊和其他违纪的同学。也许小磊真的没有参与打闹。倘若换一个拥有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学生,他会老老实实写出自己当时在做什么,告诉老师他当时真的没有留意。就算老师批评他,他也认为这样的批评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孩子大多健康阳光,会得到老师、同学的欣赏。所以,老师和同学对这种孩子的态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孩子的行为决定的。

但是,小磊小时候的遭遇让他觉得周围的人是不可信的,父母的离异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如今,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关心自己的老师,却因为同伴在琴房打闹,就认为自己违纪……他会悲伤地印证自己以前的结论:“看!我以前的认知是对的。他们并非善意,老师的爱是假的,他们都是坏的,我也是坏的,我是一个罪人……”所以他在给老师的纸条里反复提到自己是“罪人”“垃圾”……

作为成年人,我们难以理解:“不就是在琴房打闹被值班老师抓住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要退学?就算是被冤枉的,又怎么样?人生在世,谁还没有被冤枉过?我平时对他有千般好,他都记不住,就这么冤枉他一次,他就抹杀我对他的真诚和善意吗?我以前对他的关爱都到哪里去了……”假如老师的定力不够,可能就伤心了、无语了、放弃了,同时告诉自己:“学生都是没有良心的……学生都是不知道好歹的……”这种错误的学生观一旦产生,就会使教师的言行出现差错,久而久之,就没有以前认真和负责了。

幸亏这位朋友定力足够高,她在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方法。

我给她的建议是这样的:

1. 给小磊发一个微信留言,告诉他:“老师相信你说的都是事实,也一直认为你是一个真诚向善的好孩子。同时,其他同学就算吵闹甚至有不当言行,也是好孩子,他们只是违反了纪律的好孩子。”这样说主要是给小磊吃一个定心丸,让他明白老师是善意的,这个世界也是善意的。就算一个学生有违纪行为,也不是坏孩子。谁还没有犯错的时候?改正了就好。

2. 继续用微信留言:“老师要求你们写下事情经过,是对所有同学的要求。你当时在场,所以也要求你了。你只要真实地写出当时在做什么就行了。老师不能只给你一个人开绿灯。如果事情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要求你写的。如果因此伤害你,老师向你道歉,请你谅解我。你现在还不想见我,没关系,我理解你。你先冷静一下,我一直等着你。老师永远爱你、支持你……”用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小磊,既不惯着他,又能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3. 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小磊信得过的老师或同学去安慰并开导他,引导小磊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

引导学生的情绪管理有4个步骤:识别、链接、目的、替换。

比如,班长是小磊信得过的人,可以对小磊说:“这两天感觉很委屈,是吗?”指出委屈,就是对情绪的识别。一个人的情绪只要被识别出来,就可以得到缓解。

小磊肯定会点头。

班长说:“是不是觉得老師冤枉了你?”班长和小磊链接,也就是共情,要用“是不是……”等封闭式询问开头,复述学生的遭遇,让学生用“是”或者“不是”等简短的字答复即可。如果用“为什么”等开放式提问,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质疑,他会辩解,不利于他反思自己的错误。

班长说:“你想让老师不要误会你?”说出小磊的目的,等于帮小磊理清整件事情的头绪。小磊会点头。

班长说:“你不闹情绪,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替换,聚焦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老师已经发微信温和而坚定地向小磊表明了立场,表达了歉意,小磊可能会说:我可以好好和老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帮助学生管理情绪的4步句式是:“委屈(难受、愤怒)了吧……是不是……你想……你不闹情绪,看看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如此,老师既没有纵容小磊的任性,又对他表达了无条件的信任,还向他道歉了……小磊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多少会改变他以前的认识,他会觉得:老师是好的,班长是好的,违反了纪律的同学也是好的,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也是好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让小磊通过这件事情得到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小磊违纪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农民才值钱
无法无天的儿子
聪聪叔叔的来信
二叔
每天一个新班长
姚刚违纪被查
班长欧叶之班长诞生了
我的班长我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