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班会:主题班会创新的一种可能形式

2021-05-11刘长海

新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戏剧化班会戏剧

刘长海

戏剧具有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由此便衍生了一种教学方法——戏剧教学法。戏剧教学法不以培养专门的戏剧人才为目的,而是突出和强化戏剧的教育功能,将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以戏剧为载体来传递教育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笔者建议将戏剧教学法引入主题班会,以期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能。

主题班会的意义在于讨论并解决班集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戏剧引入班会能够增强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一,精心编排的教育戏剧能够直观地将人际交往、班级建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镜的感觉。其二,教育戏剧提供了具体的矛盾冲突,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师生可以围绕剧中人的言行展开讨论,而非直接批评班上的学生,有助于大家畅所欲言。其三,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育戏剧的创编、演出乃至场景布置中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参与过程中自然而然成为德育的主体,对主题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我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设计一直以来都注重角色扮演、情景剧演出,这可以看作是戏剧化班会的萌芽和发端。不过,很多班会对教育戏剧的引入仅停留在松散随意、浅尝辄止的水平,说教气息较重,情景剧的情节单调,缺少场景设计,缺少美感,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在主题班会中引入戏剧教学法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巧妙引入、有效应用,发挥戏剧教学法的优点。

我们尝试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戏剧化班会实施流程。

第一步:戏剧导入,引人入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编切合德育主题的教育戏剧,在班会的导入环节现场表演,迅速地让学生领会班会主题,给学生提供讨论的素材和思考的线索。

第二步:问题探讨,澄清观点。依据剧情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主人公还可以怎么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戏剧中呈现的主题,分析各种可能的选择及结果。

第三步:精巧点拨,深化理解。在了解了小组讨论情况之后,班会组织者针对发言情况进行追问、讲解,提示学生认识到该主题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家思考面对此类问题应采取的恰当方式。

第四步:剧情翻转,异彩纷呈。在学生的思考得到深化之后,讓学生改写剧情,请剧组原班人马或者其他小组表演新生成的教育戏剧,呈现较合理、正确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第五步:举一反三,巩固应用。引入本主题涉及到的其他情境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本次班会学到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班会的知识含量和行动指导价值。

以安全教育为例。安全教育头绪众多,涉及到交通、饮食、运动、交友等各个方面。如在夏天,以防溺水为主题创编安全教育戏剧,借用剧中人溺水身亡的不幸遭遇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启动防溺水的讨论和宣传教育,让学生牢记不私自在野外游泳等安全事项;随后,呈现交通、饮食、网络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情境,请学生尝试解决难题或者编写安全方面的警示语。

综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围绕班会主题,选准切入角度,精心编演教育戏剧,依托教育戏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与生成,是面向学生开展主题教育的有效方式。当然,如何在戏剧化班会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升主题班会的实效,值得我们持续开展探索。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戏剧化班会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LOGO GIRL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从《烈日灼人》谈米哈尔科夫的电影风格
一场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戏剧电影”概念的使用探析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