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侧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

2021-05-11梁心红李玉林林异文杨日辉张裕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腺体基线一致性

梁心红,李玉林,林异文,杨日辉,张裕诺

(梅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梅州 514031)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可降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BPE)指MRI所示正常乳腺纤维腺体强化。PREIBSCH等[1]发现BPE受内源性或外源性激素及乳腺血供分布影响。SCHRADING等[2]认为增强MRI评估肿瘤反应和残余肿瘤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KIM等[3]发现接受辅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短期MRI随访可见BPE降低。DONG等[4-5]指出,NAC后BPE显著降低者更易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y complete response, pCR),无复发生存率较高。DONG等[4,6]认为NAC过程中化疗药物同时作用于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损伤正常血管,可使乳腺组织血流灌注降低而引起BPE改变。本研究探讨乳腺癌NAC后早期健侧乳腺BPE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9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129例乳腺癌患者,男1例,女128例,年龄28~68岁,平均(49.6±9.8)岁。纳入标准:首诊乳腺癌患者接受NAC,并分别于NAC前后接受MR检查;NAC后首次复查MRI资料完整,于NAC后3周内手术切除病灶并获得手术病理结果。排除标准:①缺少基线或复查MRI资料不全;②图像质量欠佳;③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避免延误治疗,MR检查均未考虑月经周期情况。根据是否达pCR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70例)和绝经后组(59例),1例男性归入绝经后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3.0T MR仪,16通道双侧乳腺相控线圈。嘱患者俯卧,使双侧乳腺自然下垂至线圈内,TR 6.4 ms,TE 3.3 ms,FOV 288 mm×384 mm,矩阵288×384,层厚2.0 mm,层间距0.4 mm,共扫描34期,于1、2期蒙片扫描完毕后注射Gd-DTPA 0.1 mmol/kg体质量,流率3.0 ml/s。

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NAC前后病灶最大径、BPE、乳腺密度、组织病理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情况,分子亚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化疗方案。根据腺体密度将乳腺分为脂肪型、少量型、多量型及致密型,依次赋值为1~4分。NAC方案(T:紫杉类;C:环磷酰胺;F:5-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包括TC方案2例、FEC-T方案1例、TEC方案100例、EC-T方案16例,其他10例化疗方案不明。NAC期间均未给予内分泌及其他治疗。

1.3 图像分析 参考文献[7]方法,根据强化腺体占总腺体含量的百分比将BPE分为极少(<25%)、少量(25%~50%)、中等(51%~75%)及显著(>75%),分别赋值1~4分。由1名主治医师及1名副主任医师独立评价BPE,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主任医师确定。采用T1W脂肪抑制图像或减影图像,于注射对比剂后约90 s评估BPE[8]。

1.4 病理评价 依照Miller&Payne评价分级将NAC后的反应分为5级(G1~5),G5为pCR,即肿瘤部位恶性细胞完全消失或仅有纤维化组织,可伴导管内原位癌存在。将G1~4定义为非pCR。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以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pCR组与非pCR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判断BPE的一致性,Kappa≤0.4为一致性一般,0.40.8几乎完全一致性。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基线BPE与腺体密度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NAC前后BPE变化,以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绝经前、后组及pCR组与非pCR组间BPE差异;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计算OR和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29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24例(其中1例为隐匿性癌,穿刺腋窝肿大淋巴结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3例,髓样癌、黏液癌各1例。121例NAC后首次检查为2个周期结束后,8例为3个周期结束后;其中31例达pCR(31/129,24.03%),见图1,98例非pCR。

图1 患者女,45岁,右乳浸润性导管癌,NAC后手术病理证实pCR A.NAC前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右乳内上象限6.0 cm肿块,右侧腋窝见3枚肿大淋巴结,健侧乳腺BPE显著; B.2个周期NAC后MIP示肿块明显缩小,右侧腋窝肿大淋巴结消失,健侧乳腺BPE降至极少

2.1 临床特征 pCR组与非pCR组间ER/PR是否阳性、分子分型、临床T分期和N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年龄、病灶基线最大径、绝经与否、乳腺腺体密度、HER-2是否阳性、基线MR检查是否发现腋窝肿大淋巴结及化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74.42%(96/129)患者NAC后BPE减低,治疗前后总体B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8,P<0.01)。

2.2 pCR组与非pCR组BPE比较 2组基线B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P=0.99),NAC后B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1)。pCR组83.87%(26/31,Z=4.57)、非pCR组71.43%(70/98)患者NAC后BPE下降(Z=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NAC后未发现BPE升高者;pCR组NAC后BPE下降程度大于非pCR组(Z=2.65,P<0.01),见表2。

2.3 绝经前组与绝经后组BPE比较 绝经前组基线BPE及NAC后BPE均高于绝经后组(Z=8.44、4.91,P均<0.01)。绝经前组90.00%(63/70,Z=7.19,P<0.01)、绝经后组55.93%(33/59)患者NAC后BPE下降(Z=5.43,P<0.01)。绝经前组NAC后BPE下降较绝经后组更为显著(Z=4.71,P<0.01),见表2。

2.4 影响疗效的因素 NAC后低BPE、ER/PR阴性有利于pCR(P均<0.01);基线BPE与疗效无关,见表3。

2.5 一致性分析 2名医师判断基线BPE及NAC后BPE的一致性高(Kappa=0.75、0.71)。

2.6 腺体密度与BPE的相关性 腺体密度与BPE无明显相关(rs=-0.02,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74.42%(96/129)乳腺癌患者NAC后BPE下降,pCR或非pCR与基线BPE无关,治疗后未见BPE增加者,pCR组BPE下降更为显著,与DONG等[4-5]研究结果相符,提示BPE降低可能是pCR的预测因子之一,而基线BPE水平不能用于预测肿瘤反应。

PREIBSCH等[1,9-10]发现同时也损伤正常血管,血流灌注降低,使BPE降低,并以此解释NAC后BPE下降与pCR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NAC后健侧乳腺BPE降低可作为判断NAC有效性的指标,与YOU等[11-12]的结果相同。YOU等[11]认为BPE水平与瘤体大小变化趋势相似,以BPE变化预测早期肿瘤反应效果较好,而根据瘤体变化预测后期肿瘤反应较好,联合应用两者可较好地预测化疗效果。

表1 pCR组与非pCR组乳癌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表2 乳癌患者NAC后BPE变化(例)

表3 乳癌患者基线BPE、NAC后BPE及ER/PR预测疗效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ONTCHOS等[13-15]发现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基线BPE及治疗后BPE均高于绝经后患者,原因在于绝经前内源性雌、孕激素水平尚未明显下降,雌激素的组胺样作用可诱导血管舒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还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流灌注。DONG等[4]也发现口服避孕药可使绝经前妇女BPE降低,激素替代疗法可致绝经后妇女BPE升高。绝经前乳腺癌患者NAC后BPE显著降低可能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NAC诱导卵巢抑制引起激素水平降低,二是绝经前妇女BPE基线水平高,乳腺微血管密度较高,更有利于药物进入乳腺组织,BPE降低幅度更显著[9]。

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AC后低BPE及ER/PR阴性有利于治疗后达到pCR,是疗效达到pCR的独立因素,而基线BPE与疗效无关。VREEMANN等[16]发现单侧乳腺癌患者健侧乳腺BPE较低可能与肿瘤分级较高和孕酮受体阴性有关。本研究发现腺体密度与BPE无明显相关,与DILORENZO等[17]的研究结果相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①仅定性分析BPE,虽然2名医师判断BPE的一致性良好,仍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未来期望通过定量分析加以验证;②为避免延误治疗,行MR检查时均未考虑月经周期,未排除月经周期的影响;③临床根据病情对部分患者NAC方案有所调整,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本研究129例乳腺癌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NAC后健侧乳腺BPE增高者;继续追踪复查BPE或可评价组织微环境变化,验证BPE增高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是否有提示作用,以及BPE可否作为恶性转化的影像学标识物。

总之,乳腺癌患者NAC后健侧乳腺BPE降低可能是pCR的预测因子,而基线BPE与NAC疗效无关。BPE显著降低与肿瘤反应良好相关,根据NAC后BPE水平可预测肿瘤对NAC的反应,促进个性化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此外,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易实现pCR。

猜你喜欢

腺体基线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