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小细胞癌1例

2021-05-11俞富龙万娅敏吕东博王雨璐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轴位压痛低密度

俞富龙,万娅敏,吕东博,王雨璐,许 歌,高剑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图1 双侧肾上腺小细胞癌 A.轴位CT平扫图像; B.轴位动脉期增强CT图像; C.轴位PET/CT融合图 (箭示肿物); D.病理图(HE,×100)

患者男,53岁,上腹阵发性胀痛20余天,既往体健。查体: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双肾区无隆起,无压痛及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3.6×1012/L,尿香草苦杏仁酸96.0 μmol/L/24 h。腹部CT:双侧肾上腺区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左侧约41.8 mm×56.4 mm,右侧约33.2 mm×73.4 m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影;双侧肾上极轻度受压改变,右侧肿物与下腔静脉及肝右叶分界不清;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动脉期双侧肿物不均匀轻度强化,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双侧肿物持续强化,整体呈渐进性强化(图1A、1B);诊断:双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转移癌或皮质腺癌。PET/CT:双侧肾上腺软组织影,伴放射性摄取升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约11.8,考虑恶性病变(图1C);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行双侧肾上腺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光镜下见细胞明显异型,核呈小圆形,深染(图1D)。免疫组织化学:NSE(+),Syn(+),CD56(+),CGA(+),Ki-67(约90%+)。病理诊断:双侧肾上腺低分化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CC)。

讨论SCC又称燕麦细胞癌,是起源于神经嵴或原始内胚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部位较广,多原发于肺脏和肝脏,原发于肾上腺者较为罕见。原发性肾上腺SCC多单侧发生,恶性度高,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患者预后极差。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如NSE、CGA及Syn阳性可提示SCC。影像学上SCC多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物,体积多较大,密度不均,可伴囊变及坏死;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及坏死区无强化。鉴别诊断:①肾上腺转移瘤,多来自肺癌或乳腺癌转移,积极寻找原发灶有助于鉴别;②肾上腺皮质腺癌,多为单侧不规则较大肿物,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在治疗方面,对早期局限性SCC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广泛转移时则应采用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本病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轴位压痛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