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几刷子的左宗灿
——一位88岁老艺术家的传奇

2021-05-11周柯章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雕桃核版画

◆周柯章(长沙)

有几刷子,湖南方言,意为有特长,湖南省老艺术家左宗灿当之无愧。

天赋、勤奋、创新和执着,是他从艺70载的真实写照。

非科班出身,没有拜过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自嘲为草根的他,1951年17岁入伍,以《俄罗斯绘画教材》为师,业余时间,或置身斗室,摆床单为背景,静物素描;或揣摩动作,速写人物;或流连北国郊野,采风写生,开启了自己的艺术航程——在湖南省歌舞团当过舞美;在长沙湘绣厂出过精品绣稿;在广告公司做过平面设计;在工艺美术厂冲压浮雕人物钢模;文革中主持画过多幅大型红色题材油画;为佛、道、天主教绘过许多宗教壁画;在市老年大学、平民学堂执教十七年,桃李满星城;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他涉猎微雕、版画、木刻、油画、工艺花鸟和山水国画,都能挥洒自如,从容实现“跨界”。

桃核微雕,毫厘间奇观绝技

儿时读《核舟记》,他对明朝王叔远能在“曾不盈寸”的桃核上刻出多种多样的景物倍感惊讶。为了夙愿,继承和探索几近失传的这门技艺,1990年,他历时两载,备尝艰辛,创作完成《三国演义》系列129枚以及“中国古代寓言”“四大名楼”等共计300多枚桃核微雕。

日前,湖南微摄高手潘学文对《三国演义》桃核进行了微拍,化曲面聚焦为平面聚焦,神奇地再现其“本来面目”,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出幅幅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历史场面。微雕与微拍,珠联璧合,艺术感染力远胜于放大镜下的局部窥视。对作者而言三十年来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作品的全貌,不胜欣喜,确为一段艺坛佳话。

那选自山西太谷农村质地坚实、花纹细腻、色若古檀的桃核,与题材相映生辉,堪称绝配。

“三顾茅庐”中刘备侧身谦恭问童子,张飞性急虬髯略张,关羽见状轻言抚慰,何其细腻而生动。而草堂四毫米大的窗户竟然可以开启,室内诸葛亮在午睡。“舌战群儒”中孔明羽扇纶巾,神态自若,张昭顾雍自以为是,鲁肃面带愠色,上面的十八位人物呼之若出。

《三国演义》系列浮雕共刻人物400多个,其中有名姓的107人,形神毕现的人物头像,仅芝麻大小,很难想象,凭作者的肉眼与感觉,竟能在毫厘之间施展奇观绝技,不由人赞叹作者的匠心、耐心和恒心,鬼斧神工。

桃核微雕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通过浮雕、圆雕和镂刻等多种手法构图造型,并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创新。每枚微雕,都是一个故事,有题目,有数百字不等的介绍。“武侯上表”中诸葛亮侃侃陈情,配有《前出师表》全文共830多字,文字古朴,与形象互为呼应,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微刻时,钢针长度必须适宜,每篇文字必须一气呵成,稍有闪失,前功尽弃,打磨后重新再刻,整个系列微雕,文字超过两万。

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在微雕界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实乃中华一绝!

由于专注微雕,导致他的视力严重下降,颈椎病和骨质增生随之而来,原打算将四大名著都搬上桃核,终因力不从心,壮志未酬。然适逢台湾友人相托,他触类旁通,又刻出尺余高精美的檀香“千手观音”而获好评,中国新闻图片社评价为“中国最小的千手观音”,为他的雕刻艺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版画,古老艺术焕发新姿

版画,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可见隋朝平阳姬家雕刻年画《四美图》。

现代版画的旗手,鲁迅先生称之为“最有战斗力的艺术”。

1954年,左宗灿受战友启迪,初学版画,其处女作《海上跳伞》以新奇的构图和艺术魅力在版画界初露锋芒,被《中国版画》杂志发表,接着又在海军《战士报》连连刊登创作。受到海军政治部来信鼓励,他完成了从一名军人逐渐到艺术家的转变。

60年代初,怀着对艺术的痴迷和执著,他专门从事版画创作,循着现代版画大胆直面现实、突出大众形象的理念,先后发表作品300多幅,其中有3幅入展全国美展。

他的版画题材广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妙趣横生,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读历史掌故,单幅的有《野猪林》《鲁达义救金翠莲》《昭君出塞》等,多幅的有《十五贯》《清朝入关》等。他对人物的刻画是那样的细腻、鲜明。如《十五贯》中尤屠夫酒后戏言,养女羞嗔难当,刻得是惟妙惟肖。《清朝入关》中,多尔衮等将士剽悍骁勇,战马嘶鸣,黑云压阵,旌旗猎猎,衬以自制排刀拉出来的或直或曲的排线,渲染出战场上风雷滚动、杀气萧萧。

更多的是现代题材,有线条细腻精巧的巴陵胜状、田园风光、织锦女孩,有粗犷率直的放牧、狩猎、捕鱼和秋收等等,把浓郁的湖湘特色融入画中,倾注对美好河山与生活的讴歌与向往,幅幅精彩,目不暇接。

他的版画,让人深刻地体会到,那精巧的构图、简单而鲜明的黑白对比与粗细不一强有力的线条,演绎出一片五彩十色的斑斓,透出时代的气息与情怀,在版画已经淡出艺术舞台的今天,实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三国·三顾茅庐 桃核微雕 左宗灿

三国·空城计 桃核微雕 左宗灿

国画,创新中的旁门左道

左宗灿擅长山水,功底深厚。他认为古人树立的丹青丰碑无须当代艺术家去复制和装饰,而是要坚实地继承传统,却又勇敢地走出来。走与当代艺术“中和”之路,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必须。因此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国画创新之中。

2002年,他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长30米的《湘西风情图》豁然问世。

在布局章法上独具一格,画从沅陵铁背河起,越吉首、龙山、保靖与凤凰,到张家界为止,将春、夏、秋、冬四季按序入卷,画内多高山大壑、峭壁悬崖、湍流飞瀑、林木叠翠,却一改传统山水连绵的格局,出人意料地将空间交错,把湘西原汁原味的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苗族的猴儿鼓、对唱恋歌的边边场,以及熙熙攘攘的赶集等“嵌”入山水之中,显示作者丰富的艺术积淀和意境。

在艺术表现上,他注重笔墨风骨,传统为本,融黑白、干湿、浓淡和疏密有机统一。用墨,黑而有透明感;用水,润而有层次感;用笔,变而有节奏感。又因吸收了油画、水彩、版画、丙烯和装饰画多种艺术手法技法,如以氤氲变幻的云雾衔接景物,纵向留白竖截古城使画面顿然通畅灵动;贯穿全幅多处渐变的光阶使作品错落有致,装饰效果衍生出璀璨的视觉冲击。那豪迈、秀劲、逸宕与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掩卷之余,幕幕风情,历历在目,真是笔随心意到湘西,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乡村渡口 1979年 版画 左宗灿

创新,没有满足,只有跋涉前行。左宗灿继续“不择手段”地探索。在教学中,他尝试着用油漆刷作画而引来非议,被斥为“不务正业”“旁门左道”。他虚怀若谷,力排众议,十余年的摸索,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一套大小不一油漆刷组合的使用技巧。

作画时,他率而落笔,疏略简当,各种景物,信手拈来。更传神的是,山石收到意想不到的纹理韵味,别说临摹,就是作者本人都不可再得,比起国内某大师,动辄几十幅挂起来“复印”,创作的精髓,真有天壤之别。画林木、看似不经意的点厾自如,反“计白当黑”为“以黑显白”,挤出参差的白色枝干,与或疏或密的枝叶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批评中汲取营养,针对“无笔无墨”,敏锐地察觉到,有时刷子痕迹有过,于是在云、水的处理上,别出心裁地运用“揉”的技法,进一步地达到了柔和、协调的效果。“刷”画过后,终用毛笔整理、提亮画眼,统率全幅。

染色时,他敢于突破“色不碍墨”的成规,只要能体现质感,营造气氛,突出物象,就大胆用色,甚至用油画调色刀堆砌颜色,也能取得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日臻成熟的山水国画,较好地体现了中国画水墨特质新的、不俗的艺术境界,创造了一种典雅精致、笔墨谐妙、形神并至、笔境兼得的审美情趣。

“人之贵,贵在质朴诚笃。”左宗灿放弃过升迁和头衔,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家被抄,作品被焚销,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过着布衣暖、菜根香、粗糙淡饭滋味长的清贫生活,低调而乐观。虽年近九秩,却毫无耄耋老者的衰老之态。他视艺术为生命,淡泊明志,每天笔耕不掇,别无他求,“墨韵风物心造境”,他不断探索以寻求新的艺术突破。最近,又应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之约,准备作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期待他更新更美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国·煮酒论英雄 桃核微雕 左宗灿

三国·白门楼 桃核微雕 左宗灿

王昭君之二 版画 左宗灿

鲁达义救金翠莲 版画 左宗灿

近水知鱼性 68cmx136cm 国画 左宗灿

童年在这里度过 68cmx136cm 国画 左宗灿

猜你喜欢

微雕桃核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借”来的成功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手中的桃核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微雕
桃核
桃核上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