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在小儿巨结肠围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2021-05-11李亚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河南郑州450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口围术结肠

李亚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巨结肠中以先天性巨结肠较为常,主要因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造成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当病情严重时需及时行手术治疗[1]。而在围术期内予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效果[2]。但因巨结肠患儿年龄较小,加之手术的创伤性会导致其术后应激反应强烈,常规围术期护理多为基础的病房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是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在围术期内针对患儿病理及生理变化情况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围术期内应激反应,对患儿康复有促进意义[3]。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在小儿巨结肠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的47例巨结肠患儿纳入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1~12月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干预的47例巨结肠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4(2.05±0.44)岁;病理分型:常见型38例、短段型9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1~4(2.08±0.42)岁;病理分型:常见型40例、短段型7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4]巨结肠的诊断标准;②均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③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2)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②依从性较差;③伴肝肾功能受损。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1)患儿入院时主动与家属沟通,给予健康教育,并评估患儿心理状况,可通过游戏方式,如剪纸、画画等,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改善负性情绪;(2)辅助手术室护士将患儿送至手术室,以亲切的语气告知患儿即将帮助其治疗,并帮助患儿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3)术后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4)加强巡视,患儿苏醒后给予安抚,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给予患儿情感上的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干预:(1)术前护理:①术前3d开始每日用0.5%甲硝唑液进行灌肠,将甲硝唑液1.5ml·kg保留灌肠,术晨清洁回流灌肠;③根据患儿饮食情况进行调整饮食,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行母乳喂养,饮食喂养患儿更改为奶粉喂养,以减少患儿肠内食物残渣;④术前4h开始禁食,术前2h让患儿适量饮用5%葡萄糖液,以补充机体机能;(2)术中护理:于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调节室温,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准备好后再将患者推入手术室;手术全程采用保温系统;静脉输液应加温处理,腹腔冲洗液应采用接近患儿体温的液体,控制适宜的输液量及速度,可调整第1h为20ml·kg,之后调整为6ml/(kg·h)。(3)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患儿大便、肠鸣音恢复情况,做好管道护理;②观察患儿的应激反应,若哭闹严重表明切口处可能有强烈的疼痛感,需根据患儿体重指数及肾代谢能力制定药物止痛方案,可采用小剂量止痛药物结合音乐疗法、游戏干扰等改善患儿术后疼痛;③根据患儿体重、进出量计算补液量,适当进行补液。术后第1d可经口补充适量的5%葡萄糖液,第2d口服奶液;④术后6~12h开始进行早期活动,年龄≤1岁的患儿,鼓励其家属怀抱患儿;年龄>1岁的患儿,责任护士需指导家属引导患儿在床上做适量活动,逐渐过渡到床下活动;⑤术后患儿肛门排气后,适当喂温开水10~20ml·h,48h后恢复母乳喂养或流质饮食,注意饮食量需由少至多,营养搭配合理,之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⑥术后患儿恢复排便后,于每次大便后清理溢出粪液,每日采用理疗烤灯进行照射,并用红霉素软膏外擦肛周。两组均干预1周。

1.4 评价指标 (1)记录并对比两组肛门排气、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肛周皮肤红肿、切口感染及肠梗阻。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肛门排气、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门排气、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肛门排气、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s)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为临床治疗巨结肠的有效手段,可通过切除病变肠段,吻合正常肠管,改善患儿病情。但巨结肠患儿因疾病因素,在围手术期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治疗[5]。同时,手术对机体均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儿术后会有一定的切口疼痛,加之儿童的疼痛调节系统未发育完善,其术后常因疼痛剧烈而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机体恢复[6,7]。因此,需在围术期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可缩短小儿巨结肠患儿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健康知识宣讲、病房管理及基础心理护理可使巨结肠患儿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术后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可对患儿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但难以较好地改善患儿疼痛、预防并发症发生,影响患儿术后康复。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是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根据患儿围术期的病理及生理变化,制定以减轻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为核心的一系统护理措施[8];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以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为核心护理模式,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模式可通过术前护理做好术前准备,而在术后的保暖护理可使患儿处于恒温状态,以减少患儿因低温至复温过程中对细胞功能造成的损伤,促进术后机体功能尽快恢复。同时,术后通过对患儿进行及时止痛,并密切关注其大便、肠鸣音恢复情况,可有效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经口进食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干预小儿巨结肠围术期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尽快康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模式术后通过让患儿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及理疗烤灯照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巨结肠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经口围术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