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21-05-11郭广铭周口骨科医院脊柱中心河南周口466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植骨椎间椎管

郭广铭(周口骨科医院脊柱中心,河南 周口466000)

退行性脊柱侧弯(DS)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不断攀升,给患者身心均带来较大负担[1]。椎管减压术是传统的手术疗法之一,尽管其能缓解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但疗效有限[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DS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远期疗效仍未有定论[3]。故本研究观察了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S的近、远期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DS提供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0~77(63.35±6.73)岁;病程3.23±0.96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51~78(63.74±6.81)岁;病程3.45±1.0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X线检查确认均有脊柱侧弯;(2)均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2)严重感染;(3)心肝肾功能障碍;(4)存在手术禁忌证;(5)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6)难以完成随访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背部正中切口,充分显露关节突、锥板。

1.3.1 对照组 予椎管减压术,使受压的神经根获得充分的松解。椎管狭窄的区域较大或伴有中央型椎管狭窄的DS患者,可先予一侧半椎板减压,侧方关节突保留,切除锥板深面黄韧带及骨质。

1.3.2 观察组 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导航系统或X线的辅助下,以脊柱侧弯最明显处为中心,植入椎弓根螺钉,使受压的神经管及狭窄段椎管获得彻底减压,对突出、狭窄节段可采取半/全推板减压处理,同时咬除锥板突出部分和棘突软组织,切除椎间盘。术中注意将软骨终板尽量刮除干净,使受压神经根获得充分的松解。预弯连接杆,置于钉槽内,病椎间盘摘除后留下的空隙中植入此前切除的棘突软组织等。探查神经根,视情况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均予抗骨质疏松、抗感染药物等常规支持治疗,嘱患者定期返院复查。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时的Cobb角;(2)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总分0~10分,分值越低提示疼痛越轻;(3)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价标准[5]于两组术后3个月、1年时评估两组近、远期的临床疗效。采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脊髓功能(JOA)评分[6]评估临床疗效,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1)痊愈,JOA评分改善>70%,腰酸背痛等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JOA评分改善50%~7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有效JOA评分改善30%~5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的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

2.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明显小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

2.3 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表3 两组术后3个月与1年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由于椎体半脱位的影响,DS患者的椎管会变得狭窄,可出现根性痛症状,如腰腿酸痛、间歇性踱行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及时手术对于脊柱稳定性的恢复、缓解疼痛症状及改善外观畸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观察组的Cobb角、VAS评分均小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提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椎管减压术可更为显著地改善Cobb角度,有助于矫正畸形外观,并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近远期恢复情况更优。同时,通过对比两种术式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整体近远期临床疗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相比,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上的效果均更优,患者恢复情况更佳。与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不同,DS的治疗重在改善临床症状,因而多选择操作简单、创伤小的术式。在以往仅采用单纯椎管减压不融合治疗时,尽管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长时间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恢复情况欠理想,说明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对于手术远期疗效十分重要。观察组接受治疗后,一方面有效纠正了侧弯,减少了椎体牵拉,另一方面术中通过纠正侧凸、重建前凸及调整脊柱功能力线分布,改善脊柱内外力学平衡,促使脊柱的稳定性更佳,因而患者的远期疗效亦更优[9~11]。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仅稳固作用强,且组织相容性良好。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保留骨性终板,尽量刮除软骨终板,能够帮助促进椎间植骨块的骨性融合,保障手术效果,使得预后更佳[12]。

综上所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改善DS患者术后的Cobb角度和疼痛情况,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椎管减压术。

猜你喜欢

植骨椎间椎管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