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1-05-11高航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理性中度胆红素

高航(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河南 南阳473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血清总胆红素代谢紊乱,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1]。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疾病严重程度不一,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不仅会损害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还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2,3]。而早期诊治、早期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的恶化,对减少黄疸并发症及新生儿病死率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5例,其中男51例、女44例;日龄15~28(20.91±3.42)d;黄疸持续时间14~25(20.13±1.95)d;出生时体重3~4(3.65±0.15)kg。本研究均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符合《儿科学》(第9版)[4]中相关标准;(2)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配合研究;(3)均为足月儿。排除标准:(1)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系统疾病;(2)心肝肾功能异常;(3)呼吸窘迫;(4)生理性、溶血性黄疸。

1.3 方法

1.3.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依据《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5]中的相关标准判断病情程度:轻度:患儿仅颜面皮肤发黄,其他部位皮肤无黄染;中度:胸腹部皮肤及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皮肤发黄。重度:全身皮肤发黄,波及手心和脚心。

1.3.2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 采集所有患儿空腹肘部静脉血4~5ml,离心处理10min分离出上层血清后,利用日本日立公司提供生产的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两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析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轻度45例,占比47.37%;中度38例,占比40.00%;重度12例,占比12.63%。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病理性黄疸患儿相关资料比较 轻度、中度、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的性别、日龄、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轻度病理性黄疸患儿,且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中度病理性黄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1=重度、0=轻度、中度),将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作为协变量,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高表达是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病理性黄疸患儿相关资料比较

表2 病理性黄疸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当新生儿出生后2~3d颜面逐渐变黄,此时进入生理性黄疸期,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胆道闭锁等多种原因均为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

未结合总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血中未结合总胆红素多数会与白蛋白结合,以复合物形式转运至肝脏,且未结合总胆红素结合白蛋白后一般是无毒的,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6]。但是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游离状的未结合总胆红素呈脂溶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沉积于基底神经核、海马、下丘脑神经核和小脑神经元等部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永久性损害,引起脑瘫、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7]。因此,采取有效方式及早预估病情的发展走向,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度、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轻度病理性黄疸患儿,且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中度病理性黄疸患儿(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清总胆红素高表达是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表明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病理性黄疸病情不断加重。新生儿时期,多数总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细胞,一般当血红细胞老化死亡便形成了间接胆红素,而间接胆红素可以被肝脏细胞摄入,之后又会在酶促反应的作用结合Y蛋白、Z蛋白而形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共同构成总胆红素[8,9]。直接胆红素可直接经尿液、粪便从体内排出,维持两种胆红素间的动态平衡。但在病理性情况的影响下,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红细胞会被大量的破坏,此时肝脏细胞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患儿体内的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异常,二者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继而影响直接胆红素的代谢,不断在体内积聚,引起总胆红素水平的上升,损害肝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儿病情[10,11]。

综上所述,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高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间有一定相关性,总胆红素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有加重风险,故早期持续监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表达水平,对辅助临床评估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病理性中度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小米手表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