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研究综述

2021-05-11云南师范大学严玉珍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惠性办园惠民

云南师范大学 严玉珍

当入园难、入园贵逐渐演变为教育困境,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为民之所望,国家着力推进普惠园的发展,普惠民办园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020 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使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我国普惠民办园的研究脉络和聚焦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献来源与方法选择

(一)文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数据库,设置主题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期刊检索,时间为2020 年12 月12 日,显示文献为242 篇,筛选过后,录入计量软件的文献为222 篇。

(二)方法选择

第一步是使用CiteSpace 绘制网络知识图谱;第二步是根据软件中的节点信息时间序列功能,回到形成节点的相关文献本身,进行文献研读,并通过引文查找法,寻找未被软件所计量的文献,使研究对象更加全面;第三步是结合知识图谱和文献研读,厘清普惠民办园的研究现状和聚焦点,在述评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二、研究回顾

(一)研究进展历程

对我国普惠民办园文献数量进行分析,发现2010 年是普惠民办园研究的起始年,自此发文量呈持续上升状态,在2011 年、2014 年和2019 年出现了三个小高峰,发文数分别是6 篇、22 篇、64 篇。这一趋势与2010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息息相关。

关键词时区图主要是从时间的维度上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年轮状的圆圈代表着关键词节点,散落在不同时区中,那是它首次集中出现的时间。依图分析可知,一是不同时间段内,学者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分别是分析内涵及价值、探究困境与路径、关注保教质量;二是对普惠民办园的研究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也可以理解为从关注普及到关注质量。

(二)研究热点聚焦

图中节点越大,关键词中心性和频次就越高,即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知识图谱和普惠民办园研究的三个阶段,归纳出普惠民办园的研究热点为内涵与价值、困境与路径、保教质量。

1.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时区图(timezone)

2010 年发布《规划纲要》和“国十条”中首次提出了“普惠性”一词,确立了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学界开始对学前教育普惠性问题进行探讨。从普惠性幼儿园的界定标准角度出发,普惠园的内涵是让普通民众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公平性与公益性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基于此,言其内涵,集合“普惠性”与“民办幼儿园”,将其阐述为:“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另外,由于不同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对其下的定义也不同。言其价值,基于社会和政府的视角,其能缓解学位紧张的现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基于民办园的发展困境,落实普惠性政策和明确民办园的社会地位是其发展策略之一。

据上述表达可知,虽表述不同,但研究者对其本质基本达成一致,即普惠民办园要延续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性质。有学者认为普惠并非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同国家的国情不一,普惠进程也就不同。此外,由于政策文本的模糊,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故还需要对普惠民办园的定义予以科学合理的界定。

2.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民办园转为普惠民办园有其意义所在,但在发展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境,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以学前教育“普惠性”的五个特点为标准,衡量民办幼儿园,发现其存在质量、价位、公平三方面的差距。这需政府主导以实现普惠目标,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视角,得出当今困境就是忽视了市场作用。将普惠性民办园拆开来看,民办园具有营利性、市场性等核心属性,与普惠性有着内在矛盾。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析普惠民办园发展的困境,有些是新兴事物发展中必然所遇的挫折,但其中最不能回避的是普惠民办园自身的矛盾。民办园要转为普惠园就要正视这一问题,调整自身的办园性质定位,政府也应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财政扶持及监管。

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普惠民办园对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做到降费不降质,在普及的同时兼顾质量的提高,是众多学者进行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在质量管理方面,运用循证理论提出普惠民办园可从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财务管理及人文管理三方面进行完善;在质量保证机制方面,王声平老师对普惠民办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提出困境,再到提出外部质量保证机制与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结构和现实路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分析了普惠民办园相关的地方政策,指出应从政策和财政两端同时入手。

普惠民办园的保育质量与千家万户的幼儿息息相关,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保障和提升路径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得出可行性措施。再者就是普惠民办园的性质,它是作为短期过渡还是长期存在的形式,也会影响其质量保障路径的构建。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丰富研究理论视角

梳理我国普惠民办园的研究脉络,其研究分支逐渐细化,问题域也更加丰富。但从研究理论视角来看,多数研究都是从准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其他学科如生态学、组织学、文化学的视角研究较少。若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合作,普惠民办园发展这一复杂的问题将会得到多视角的关注,从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创新研究设计

纵观普惠民办园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看,主要是普惠民办园,但转型中的民办园和意向转型的民办园以及未能发展下去的民办园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各个阶段的普惠民办园可以对其有更全面的把握。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内涵、困境、质量,研究内容还不够丰富和全面,可以将目光投向幼儿园以外,如社会、家长、幼儿等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前期是以质性的内涵阐述为主,后期是以量化的现状调查为主。相对而言,思辨对于实证,因每个地区的政策和环境都有所不同,普惠民办园所处的境地也就不同,所以应积极开展实证研究,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

(三)攻克研究难点

普惠民办园的研究从关注普及到关注质量,质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难点,因为质量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服务效果,并且普惠民办园相对普惠公办园而言,其质量问题亟须得到解决。因此,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学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之路,促进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孩子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服务。

猜你喜欢

普惠性办园惠民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维c维B并非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