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联合小针刀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2021-05-08彭奇胡智旭郑师强李晓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肩峰小针刀肩袖

彭奇 胡智旭 郑师强 李晓东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CST)是一种以骤发性肩部疼痛及全方位活动受限为表现的自发性疾病,因钙质沉积在冈上肌腱内发病[1],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发病率在肩关节疾病中为2%~5%,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50岁,右侧较左侧多见,女性较男性多见[2]。以往对于CST常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部分顽固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后常常需要行开放手术切除钙化灶,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影响因素有长期劳作史、冈上肌退行性改变、近足印区缺血管、激素代谢及炎症反应等[3]。冈上肌腱钙化占肩部钙化性肌腱炎的80%[4],也可累及肩袖的其它肌肉。冈上肌主要作用是外展、上举肩关节,维持肩关节力偶平衡,因其解剖生理因素最易损伤及发生退变。Codman在1934年提出冈上肌腱在近足印区1~2 cm范围是血供薄弱区域,最易发生退变损伤,在退变的基础上,局部钙盐代谢异常,导致钙盐沉积,从而发展为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5]。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无外伤后骤然肩关节剧烈疼痛、全方位活动受限、拒按,多数患者难以入眠。笔者利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小针刀铲剥治疗C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海宁市中医院就诊有肩关节剧烈疼痛、夜间痛明显、全方位活动受限,X线及MRI提示为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31例(31肩),男13例,女18例;年龄41~62岁,平均(52±1.60)岁;平均体重(60±2.80)kg,随访资料完整。(1)纳入标准: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肩关节骨性关节炎(OA),无骨缺损、无肩关节不稳,无肩峰撞击综合征;无外伤史,3个月内无手术史;患者起病急,疼痛明显,夜间疼痛加剧。(2)排除标准:有明确外伤史及核磁提示存在肩袖损伤及肩关节不稳。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手术方法:全身麻醉诱导顺利,取侧卧位,躯体后倾15°,上肢牵引外展50°,重量3 kg,标记肩峰、喙突、肩锁关节,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血压控制在90~100 mmHg,肩部贴手术膜。常规后方、前上、前外、外侧入路,于肩峰后外角内侧2 cm、下2 cm“软点”处建立后方入路,以11号刀片切开皮肤,钝头穿刺椎带套管同方向刺入孟肱关节,依次探查肱二头肌长头腱及盂唇无损伤,活动肩关节,探查肱骨头关节软骨面无剥脱,探查肩袖关节面侧,找到关节面侧有炎性充血水肿,明确位置后可用定位针进行标记。取出关节镜,放入穿刺锥,套筒及穿刺椎退至皮下后,向前上方穿刺进入肩峰下间隙,分别建立前外侧及外侧入路用刨削器清理滑囊,探查冈上肌肌腱,找到肌腱表面“草莓斑”样改变,用0.6 mm×50 mm(针体直径×长度)华友小针刀(江苏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72270978)刃口沿肌腱纤维走行方向刺入,铲剥松解4~5针,用钝头持续挤压周缘腱性组织,可见白色膏状物质流出,犹如“暴风雪”样改变,插入刨削器清理,反复探查直至无白色物质流出,C型臂X线机透视无钙化物残留。用探勾探查肌腱连续性,未发生断裂无需修补肩袖,对肩峰下间隙狭窄者可行肩峰成行术。吸引器吸尽关节腔内残余液体,缝合伤口,加压包扎,手术结束。(2)术后处理:术后加压包扎,佩戴肩关节外展支具,术后如敷料干燥无渗血,则术后隔日换药,鼓励患肢握拳、屈肘运动及甩肩锻炼。

1.3 评定标准 (1)UCLA肩关节评分:分别从疼痛、功能、主动上举范围、上举力量、患者满意度五方面来评定[6],总分为35分:优34~35分,良29~33分,差<29分。(2)手术疗效:根据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于末次随访进行肩关节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变化,观察患者疼痛耐受以及生活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钙化物残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4周内行握拳、屈肘运动及甩肩、被动上举锻炼,术后4周行主动上举等力量训练,肌力恢复5级,术后6周肩关节旋转、外展等功能恢复正常,肩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3个月,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各单项分值均高于术前(P<0.05),尤其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见表1。

表1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31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比较[分,(±s)]

表1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31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比较[分,(±s)]

疼痛 功能 主动上举范围 上举力量 患者满意度 总分术前 1.36±0.48 1.27±0.44 1.09±0.66 1.45±0.49 1.34±0.36 5.18±1.84术后 9.09±0.99 9.45±0.89 4.72±0.44 4.54±0.49 4.32±0.42 32.63±1.96 t值 10.85 12.57 32.41 28.21 31.26 36.42 P值 <0.05

3 讨论

3.1 研究特点 目前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40~50岁女性[7]。本次研究均为影像学诊断无肩关节OA,无骨缺损、无肩关节不稳,无肩峰撞击综合征;无外伤史,3个月内无手术史;排除有明确外伤史及核磁提示存在肩袖损伤及肩关节不稳。以往治疗采用冈上肌钙化灶切除[8],这种方法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肌腱缝合张力大且有损伤正常肩袖及软骨面的风险。利用小针刀先行钙化灶铲剥松解,为关节镜处理病灶提高有效路径,将其内部压力释放,降低局部高压,使用小针刀松解,可以显著提升效率,只需松解4~5针,即可达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有效。

3.2 临床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将钙化性肌腱炎分为4期[9]:(1)钙化前期(纤维软骨化);(2)钙化物形成期(纤维软骨基质内钙盐沉积);(3)钙化物重吸收期(细胞介导的钙盐吸收);(4)钙化后期(肌腱修复)。此四期中的1、2、4期患者多无症状,或者体检拍片时偶尔发现,而第3期常表现为剧烈疼痛,活动障碍[10]。本组收治的31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患者,均有肩部的剧烈疼痛、活动障碍、无法入眠,与此期钙化物溶解引发的化学炎症有关[11]。

3.3 治疗方法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有一定自愈性,部分钙化灶可自行吸收,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目前应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1)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物。(2)肩峰下穿刺封闭治疗。(3)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促进钙化物吸收从而缓解疼痛。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无法忍受影响生活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分为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以往常行开放手术清理钙化物,虽然可以更直观、彻底清除病灶,但损伤较大,恢复时间长。而关节镜下清理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小针刀松解可进一步提升疗效。

3.4 针刀原理 软组织损伤或病变后可产生的粘连、结疤,使韧带、筋膜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破坏静态和动态平衡,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小针刀剥离粘连、松解韧带及筋膜,使得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含量,可达到新的动、静态平衡。

综上所述,关节镜结合小针刀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能够有效清除钙化物,改善肩关节微环境,提高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肩峰小针刀肩袖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