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21-05-07张慧艳王丽娜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温经汤寒凝血瘀

张慧艳 王丽娜

原发性痛经主要表现为经期小腹痉挛性疼痛,常伴随恶心、头晕、腰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西医治疗手段是给予止痛、解痉药物,虽能暂时缓解,但作为治标之法,复发率较高[1]。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病在任脉,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亏虚型等,其中寒凝血瘀型为主要证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寒凝任脉为主,血瘀为辅,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导致患者形寒肢冷、腹部疼痛。因此治疗重点在于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本研究中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温经汤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9例,辨证分型均为寒凝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药组65例,年龄14~29岁,平均(23.46±4.28)岁;未婚47例,已婚18例;平均病程(3.65±1.42)年;平均BMI(23.26±3.87)kg/m2;未生育51例,已生育14例。西药组64例,年龄15~31岁,平均(23.72±4.54)岁;未婚44例,已婚20例;平均病程(3.65±1.42)年;平均BMI(23.26±3.87)kg/m2;未生育48例,已生育16例。2组上述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行经期疼痛,时间不超过48~72 h,疼痛性质为痉挛性;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症状为畏寒冷痛,肢冷色青,舌暗,苔白,脉沉迟而弦;②入组前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③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表现;④治疗依从性良好,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②遵医用药行为差;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3 治疗方法西药组予去痛片(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0351)口服,1片/次,3次/d;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波舒达)(陕西九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26)口服,每4~6 h服用1片,每天≤8片。于经期疼痛时服用,月经干净后停服。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温经汤治疗,方剂组成:吴茱萸12 g,桂枝9 g,当归9 g,生姜6 g,牡丹皮9 g,白芍12 g,川芎9 g,人参9 g,姜半夏6 g,麦冬9 g,阿胶12 g,甘草9 g。每天1剂,煎煮至200 ml取汁,复煎,取汁后与前次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经前1周开始服用直至月经干净。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痛经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量化积分,总分为18分,分值>14分为重度,8~13.5分为中度,<8分为轻度。见表1。血清炎症因子:治疗前后空腹采集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腹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症状积分为0分,评价为治愈;治疗结束后腹痛及伴随症状好转,症状积分下降为治疗前的1/2以下,评定为显效;治疗结束后腹痛及其他症状好转,症状积分下降为治疗前的1/2~3/4,评定为有效;治疗结束后腹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下降不足1/4,评定为无效。复发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施9个月随访,统计复发率,复发标准为痛经症状积分>8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痛经症状积分 (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下降,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西药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下降,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例,

2.4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2组患者均实施9个月随访,中药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6.15%(4/65)。西药组复发15例,复发率为23.44%(15/64)。中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3,P=0.013)。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中药组呕吐、皮疹、发热分别为2例、1例、2例,发生率为7.69%(5/65)。西药组呕吐、皮疹、发热分别为3例、2例、1例,发生率为9.38%(6/6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732)

3 讨论

痛经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生育能力产生一定不良影响,相关数据显示[5,6],育龄女性中3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痛经,而不孕不育女性中80%以上存在痛经。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异常收缩、子宫缺血、缺氧等相关。西医采用镇痛药进行治疗,但仅能暂时缓解,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由气滞寒凝所致,不通则痛,寒凝血瘀型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证型。《黄帝内经》记述“五脏卒痛……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指出寒凝血脉,血瘀不行而致痛。治疗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通之的原则。中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方治疗痛经。研究表明[7],温经止痛、活血化瘀的重要方剂能够改善子宫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起到止痛效果。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调理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经典名方。温经汤方剂中吴茱萸、桂枝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阿胶滋阴润燥,且具有止血功效。当归、川芎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姜半夏、生姜散结止痛,甘草补中益气。党参健脾益气,牡丹皮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8],温经汤对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镇痛效果确切。本研究中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温经汤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提示温经汤可有效提高痛经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9],炎性反应因子异常升高是导致子宫痉挛的重要因子。白介素可激活及诱导急性期蛋白表达,痛经患者血液中IL-6水平明显升高。TNF-α水平升高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诱导凋亡,导致子宫缺氧、缺血症状加重,从而引起痛经。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炎症因子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温经汤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推测中药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有关。本研究中中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较少。提示温经汤有助于降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10]。

综上所述,温经汤治疗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温经汤寒凝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话说血瘀证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