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IL-6 表达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1-05-07许宏霞王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腑承气汤脑梗死

许宏霞,王敏

(1.邹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邹城 2735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实训中心)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病、高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逐步引起关注。该病的机理是脑供血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常因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造成的脑组织软化、坏死[1-3]。He X 等[4]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患者为多发群体,常见症状为起病突然、眩晕及耳鸣。痰热腑实证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证型,临床上多表现为口苦口臭、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同时伴有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是各种原因所致风阳痰火内闭神窍,风痰上扰,痰热阻滞,腑气不通。临床上应用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治疗疗效得到充分表现[5],现有大量关于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如何潇[6]选取123 例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研究证明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SAI)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有密切关系,感染本身也是痰热腑实证发展及变化的一部分。目前查阅文献发现较为欠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SAI 进行的研究,以及对概况的转归与预后欠缺详细 研究。

为进一步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疗效,探索卒中相关性感染与其相关性,并结合炎性因子学说进一步研究其机制,作者选取于邹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的痰热腑实证急性脑梗死123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使用中医药在减轻患者热、瘀、浊毒等诸邪对机体的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及减轻炎症因子表达所起到的肯定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科住院的痰热腑实证急性脑梗死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急性脑梗死符合西医《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7]以及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行业标准《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2)病程时间≤2 周; (3)脑梗死发病前未发生感染;(4)患者年龄>45 岁; (5)患者依从性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出血发作;(2)由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 (3)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4)患者近3 个月参加过临床试验。观察组中男44 例,女38 例,合并SAI 患者29 例,未合并SAI 患者53 例,平均年龄(52.5±4.9)岁;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22 例,合并SAI 患者21 例,未合并SAI 患者20 例,平均年龄(53.5±5.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 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采取降压、降糖、降脂、抗血小板凝集等保护治疗,如有必要需采取溶栓治疗、抗生素治疗等。观察组患者星蒌承气汤1 日1 付,每付2 次,共7 d;对照组患者口服杜密克每次1 袋,1 袋/d,共7 d;患者用药第1 日与患者用药结束后第1 日清晨抽取患者静脉3 ml空腹血,应用美国贝克曼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选用ELISA 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诊断积分为依据,采用积分改善率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基本恢复:积分改善率≥81%;显著进步:积分改善率56% ~80%;进步:积分改善率36% ~55%;稍有进步:积分改善率11% ~35%;无变化:积分改善率<11%;恶化:积分改善率为负值。积分改善率≥11%则认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四格表法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计量资料之间比较使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Z),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

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 浓度水平均是上升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 浓度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s)

表1 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s)

IL-6 浓度水平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933.10±18.0119.12±18.043.1020.002对照组2132.97±17.9420.21±18.042.8370.006 t 值0.0250.215--P 值0.980.83--组别例数

2.2 两组治疗方法对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浓度水平

两组未合并SAI 的患者分别经星蒌承气汤或杜密克治疗,治疗前IL-6 浓度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IL-6 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6 浓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s)

表2 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s)

IL-6 浓度水平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311.01±8.3215.11±8.292.4680.015对照组207.52±8.3111.41±9.112.2300.028 t 值1.5861.640--P 值0.1170.105--组别例数

2.3 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所有合并SAI 患者与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

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SAI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星蒌承气汤或杜密克治疗后,合并SAI 患者IL-6 浓度水平逐渐下降,未合并SAI 患者IL-6 浓度水平缓慢上升,见表3。

表3 合并SAI 患者与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 IL-6 浓度水平(±s)

表3 合并SAI 患者与未合并SAI 患者治疗前后 IL-6 浓度水平(±s)

IL-6 浓度水平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合并SAI5032.61±8.4118.11±8.298.206<0.001未合并SAI737.52±8.3110.41±9.112.0500.042 t 值14.1744.060--P 值<0.001<0.001--组别例数

2.4 总体治疗疗效评价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1.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总体治疗疗效评价[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症,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上犯于脑,上述诸邪互结而为“毒”。痰热腑实证患者重要治则治法是解毒通腑,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毒邪以下法的方式得以接触,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8-10]。研究指出解毒通腑泻热对改善急性脑梗死症状与体征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明显疗效,伴随IL-6 浓度水平逐渐稳定,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也逐渐得到了改善[11-13]。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也具有抗炎作用,当人体机能正常浓度低表达的时候,主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营养和保护与毒性的多重作用,缺血时高浓度表达则造成IL-6 参与了神经损伤[14-15]。

星蒌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加减而来,治在胃肠,以通腑为手段,排毒为目的,由全瓜蒌、胆星、生大黄、芒硝、羌活组成,大黄为君药,芒硝为臣药,两药合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全瓜蒌、胆星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息风解痉,使痰热从大肠下行,具有调和气机、解毒抗炎的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无论是否合并SAI,IL-6 浓度水平均趋向平稳,无论IL-6 起始浓度水平高低经过治疗后均缓和,说明在患者发展进程中,双向调节通过对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SAI 脑梗死预后良好性。在SAI 改善情况上,合并SAI 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在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的干预下,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SAI 患者在治疗后IL-6 浓度水平较治疗组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患者治疗前后IL-6 的变化特点符合临床上感染治疗中变化的基本趋势,虽并没有明显说明通腑治疗与西医治疗在改善IL-6 浓度水平上的差异,但也能够看到了通腑治疗的优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积累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样本。在中医与西医的干预下,未合并SAI 的两组患者的IL-6 水平逐渐上升,而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在未合并SAI 的患者中,表明了IL-6 的总体水平会随着病程的发展持续增高,与薄艳利等[16]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1.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65%),说明中医解毒通腑对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中药解毒通腑治在胃肠,以通腑为手段,排毒为目的,可通下腑实,泻热解毒,且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支配,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17-21]。但本方不宜长时间服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中止用药,医务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宣教,病情稳定后应增加定量活动,多饮水,及时排痰,不可进食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进而预防痰热腑实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IL-6 的浓度水平经过治疗后均趋向平稳,通腑疗法能够通过快速解除痰湿等毒邪状态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瘫痪等体征的改善。因此,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配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期,配合通腹泻热疗法之解毒抗炎中药,体现中医药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血管病人病变血管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是脑血管病急性期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研究存在样本偏少,课题研究还只处于较为浅显的层次,分组不够严谨,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增加样本数量,细化分组,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研究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层次。

猜你喜欢

通腑承气汤脑梗死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经方实验录》大承气汤医案浅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