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加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5-07任双玲薛培举杨广明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电图血脂心率

任双玲,薛培举,杨广明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2370)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及栓塞等造成血管腔狭窄及堵塞等引发患者心肌细胞缺乏血液供应而出现缺氧后坏死[1-2]。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且正常人心率范围为60~ 100 次/min,心率不在正常范围内则为心律失常,而心律大于100 次/分以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合并该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严重时可诱发心源性猝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 及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该药物作用原理在于能够延长患者心肌组织动作电位的不应期,能够消除折返激动,有助于抑制心房与心肌传导纤维等部位的钠离子向细胞内流入,并达到降低传导速度,减轻窦房结自律性的目的[4-6]。本文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 11 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156 例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的临床用药价值做 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156 例,按是否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分为2 组(n=78)。本研究在开展前已经报备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被认定可以开展;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知晓用药方案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患者对本次用药及相关配料不存在用药禁忌证;所有患者神志正常、沟通能力正常,能够按照要求接受检查并填写本研究涉及的问卷。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精神病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凝血障碍、乙肝及人体缺陷免疫综合征等传染病、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癌症以及需紧急除颤与院外复苏等疾病患者。观察组41~73 岁,平均(59.35±5.97)岁,男女比为39 ∶39,NYHA 心功能Ⅰ级8 例、Ⅱ级30 例、Ⅲ级27 例、Ⅳ级13 例;对照组42~75 岁,平均(58.97±6.72)岁,男女比为40 ∶38,NYHA 心功能Ⅰ级10 例、Ⅱ级28 例、Ⅲ级24 例、Ⅳ级16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此外,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给药,如患者属于室性心律失常,为患者提供利多卡因(批准文号:H20090078)治疗,每次注入50 mg,5~10 min 后无效,重复1 次,静脉注射累积量不宜超过300 mg;如患者属于室上性心律失常,为患者提供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31020492)治疗,口服,1 次100~200 mg(2~4 片),一日3~4 次。

观察组在常规对症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070056),初始用药剂量为150 mg,持续滴注10 min 后将滴注药物剂量改为1 mg/min,滴注 6 h 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考虑是否将药物使用剂量降低到0.5 mg/min,如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控制效果不佳,则连续追加药物使用剂量,但每日最高用药剂量不得超过1 200 mg,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在出现不良症状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疗效评价

用药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心悸、胸闷、胸痛)改善状况较好,无明显早搏状况且窦性心律恢复(基础心率下降20%或患者心率降为100 次/min 以下),心功能与血脂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不良症状有所好转且窦性心律恢复(基础心率下降20%以下或患者心率接近正常心率),心功能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大幅度提升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相关指标恶化、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3.2 不良反应评价

记录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头疼眩晕等。

1.3.3 心功能评价

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4 血脂指标评价

用药前后收集患者清晨静脉血并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具体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1.3.5 心电图指标评价

采用心电图机测定患者治疗后心率次数、P-R 间期和Q-T 间期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结果表明加用胺碘酮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n=78,%)

2.2 用药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加用胺碘酮后的用药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见 表2。

表2 不良反应比较(n=78,%)

2.3 心功能评价

治疗前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效果存在差异(P<0.05),见 表3。

2.4 血脂变化

用药前血脂指标(TG、TC、LDL-C、HDL-C)无明显差异,用药后的观察组血脂调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心功能比较(n=78,±s)

表3 心功能比较(n=78,±s)

治疗后LVEF (%)观察组67.49±5.8452.76±4.8948.98±4.6936.45±3.6540.35±3.4853.35±5.11对照组66.97±6.0357.03±5.1449.06±5.0341.93±4.1040.64±3.3847.12±4.54 t 0.5475.316 0.103 8.817 0.528 8.050P 0.585<0.0010.918 <0.0010.598 <0.001组别治疗前LVEDD (mm)治疗后LVEDD (mm)治疗前LVESD (mm)治疗后LVESD (mm)治疗前LVEF (%)

表4 血脂比较(n=78,±s,mmol/L)

表4 血脂比较(n=78,±s,mmol/L)

组别治疗前TG治疗后TG治疗前TC治疗后TC治疗前HDL-C 治疗后HDL-C 治疗前LDL-C 治疗后LDL-C观察组6.84±1.663.28±1.747.02±1.784.07±1.411.47±0.331.68±0.524.87±0.792.96±0.35对照组6.90±1.725.12±2.416.89±2.025.72±2.031.40±0.322.52±0.794.90±0.863.98±0.88 t 0.222 5.4670.426 5.896 1.345 7.844 0.227 9.512 0.825 <0.0010.670<0.0010.181 <0.0010.821 <0.001 P

2.5 心电图变化

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发现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R 间期和Q-T 间期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心电图指标比较(n=78,±s)

表5 心电图指标比较(n=78,±s)

组别心率(次/min) P-R 间期(ms)Q-T 间期(ms)观察组79.49±3.95156.72±10.2342.06±8.71对照组100.21±4.62143.65±9.7235.12±7.12 t 30.1068.1805.448 P<0.001<0.001<0.00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类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逐年增多和低龄化趋势,除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外,还可能与当代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发生较大改变有关[7-10]。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脏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造成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1]。心律失常属于冠心病常见不良并发症,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可诱发猝死[12]。临床治疗冠心病时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而使用扩血管药物、利尿剂、降脂药、降压药、β 受体阻滞剂等。有研究[13]证实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时运用胺碘酮可取得更佳疗效。

3.1 胺碘酮的基本情况

胺碘酮属于临床常见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该药物能够有效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及其附近血管,且不会对患者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造成明显影响,也不会对患者心脏左室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安全性较 高[14-17]。且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临床可表现为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特性。如(1)轻度阻滞钠通道,作用于钙通道失活态,且心率过快时阻滞性强是其主要特点。(2)阻滞钾通道。可同时抑制快、慢成分的延迟整钾电流,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ks。(3)阻滞L 型钙通道,对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 (DAD)抑制性强。(4)非竞争性阻断α 受体和β 受体,对冠状动脉起扩张作用,增加血流量,并可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3.2 药理及生物学作用

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使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减慢,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延长,因而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8-20]。因此,多种电生理作用使胺碘酮成为一个光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抗房颤和室颤,治疗房速、室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3.3 分析研究结果及局限性

结果表明,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后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4.62%(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疗后的心脏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电图数据发现加用胺碘酮的观察组心率显著降低(P<0.05),且患者P-R 间期和Q-T 间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这与张晓曦等[21]学者在相关研究中的得出,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5.00%,与本文所得结果相近,结论一致,进一步说明加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的临床用药优越性。

综上,对症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基础上运用胺碘酮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性不受到影响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心脏功能及血脂改善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P-R 间期与Q-T 间期等心电图指标检测结果。

猜你喜欢

心电图血脂心率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