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研究

2021-05-07李世杰顾立岩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达拉溶栓机体

李世杰,顾立岩

(辽宁省沈阳维康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21)

步入21 世纪以来,国内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精神生活愈发丰富,生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导致很多疾病都以暴发形式增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急性脑梗死。通常,急性脑梗死疾病广泛发生在老年人群,且越发年轻化,以起病急、发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为最发病特征,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生命健康,在社会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到了“谈梗色变”的状况,基于此,临床快速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已迫在眉睫[1-2]。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溶栓,主要代表药物是阿普替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症,改善机体脑部循环障碍、降低脑水肿症状,良好保护机体缺血神经元,但近几年韩木军[3]、李国明等人[4]的临床研究显示以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使得不少患者的症状改善尚不明显,临床疗效与预期不符,而相比之下,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特选出2019 年3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单独用药(阿普替酶)和联合用药(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组治疗,分析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把结果汇报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课题开展时间是2019 年3 月—2020 年10 月,研究主体都是此时间段进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54 例。在本组患者入院时即编码,取1~27号作研究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有15 例,女性患者有12 例,年龄分布范围43~76 岁,均龄(56.78±3.2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维持在0.4~3.8 h,平均数(2.35±0.96)h; 梗死部位:脑叶18 例,基底节20 例,丘脑12 例,其他4 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0 例,糖尿病24例。取28~54 号作研究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3 例,年龄分布范围44~78 岁,均龄(56.70±3.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维持在0.5~3.9 h,平均数(2.34±0.99)h;梗死部位:脑叶16 例,基底节21 例,丘脑11 例,其他6 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8 例,糖尿病26 例。经过对这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合并基础疾病等)的比较,并未发现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入选标准:(1)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 标准[4];(2)经CT 检查确诊,且未见颅内出血和早 期脑梗死征象;(3)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符合相关要求;(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溶栓禁忌证或者药物过敏患者; (2)严重肝肾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4)存在出血病史患者;(5)存在重度昏迷患者;(6)既往脑外伤、脑肿瘤或脑出血等疾病所致脑梗死患者。

1.2 治疗方式

本研究应用药物:(1)依达拉奉,生产厂家:吉林博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规格20 ml:30 mg。(2)注射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注册号:S20110052;规格:50 mg/支。

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和30 mg 依达拉奉的混合液,注意在患者发病24 h 内合理用药,bid;静脉推注10%的药液(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0.9 mg/kg 注射用阿替普酶),在1 h 内把剩余的90%药液进行静脉泵注,观察患者病理状况,合理实行扩张血管、降低颅内压等常规处理。依达拉奉一日2 次,14 d 一疗程。

对照组患者仅仅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方式和剂量均与观察组一致。两组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对象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与Barthel指数:①NHISS 评分[5]:0~42 分,其中正常或者几乎正常记入0~1 分;轻度卒中或者小卒中记入1~4分;中度卒中记入5~15 分;中- 重度卒中记入16~20分;重度卒中记入21~42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②Barthel 指数[6]:0~100 分,其中0~20分表示患者极其严重的功能性障碍,20~45 分表示患者重度功能性障碍,50~70 分表示患者中度功能性障碍,75~95 分表示患者轻度功能障碍;100 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显然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 越高。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对象空腹静脉血的炎症因子,主要考察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

参照NIHSS 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有效性[7]:①治愈:经治疗,患者未见头痛或者眩晕症状,NIHSS 评分降低至少90%;②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得以改善,NHISS 评分降低幅度在50%~89%之 间;③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NHISS 评分降低幅度在18%~49%之间;④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NHISS 评分降低不足1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是: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ISS 评分与Barthel指数

两组患者未曾接受相应治疗时的NHI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之间,无统计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比较[分,(±s)]

组别NHISS 评分Barthel 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27) 12.99±3.25 8.92±1.4760.35±6.23 74.32±4.90观察组(n=27) 13.01±3.27 6.03±1.2160.40±6.25 84.78±5.17 t 0.0237.8870.0297.630 P 0.9820.0000.9770.000

2.2 对比两组对象的炎症因子水平

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s)]

组别例数IL-6(ng/L) TNF-α(ng/L) Hs-CRP(mg/L)对照组2770.88±5.3214.90±3.359.58±3.19观察组2755.09±4.118.01±1.596.58±2.83 t 12.2059.6553.655 P 0.0000.000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方面的比较,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n,(%)]

3 讨论

3.1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验证依达拉奉和注射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循环,减轻损伤,加快受损神经的快速康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相比阿普替酶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3.2 依达拉奉和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项研究的结果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s-CRP、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明显证实依达拉奉和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降低脑部损伤程度,促进患者神经恢复。由此,经过本项研究,可以充分说明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之一,可供临床参考。

3.3 依达拉奉和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王业民[8]等人的研究中,临床给予依达拉奉和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 指数、NHISS评分、Hs-CRP、IL-6、TNF-α 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单一用药后的项数据,而本项研究的结果同样显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避免过度损伤,快速恢复机体已经受损的脑部神经功能。本项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依达拉奉和注射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临床良好确定理想治疗方案。

3.4 依达拉奉和阿普替酶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经过本项研究,主要证实了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单纯使用阿普替酶治疗,临床选择依达拉奉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颇高。通常人体脂肪变性出现在动脉内膜中,可造成胆固醇堆积在动脉内膜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此时如果机体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或缺氧状况,对机体神经元细胞可产生较大的损伤性,促使其快速消亡,最终造成供血障碍或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诱发急性脑梗死,该病的发生与肥胖、长期酗酒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紧密相关[8-9]。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重点强调溶栓治疗,但是治疗的关键在于符合溶栓时间窗[10-11]。注射用阿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由526个氨基酸组成,局部溶栓作用强,进入机体后可以快速结合纤维蛋白,激活转成纤溶酶,加快血栓的瓦解速度,恢复机体脑部血流,改善神经功能,但是此种治疗时间窗相对狭窄,药物灌注能力不足,如果出现损伤情况,便会引起机体细胞凋亡和充血现象,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使得疗效受限,甚至可以诱发出血或者再灌注损伤症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2-13]。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损伤和血肿,改善机体脑水肿现象,避免病情恶化[14-15]。除此之外,依达拉奉可以对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和病灶水肿现象进行良好抑制,减轻患者脑梗死程度,缩小脑梗死面积,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确切[16]。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药物,可以利用机体血脑脊液屏障改善缺血半暗带,预防脑梗死进展,同时可以降低机体羟自由基浓度,调节表达凋亡细胞因素,抑制机体神经元的凋亡,从而保护脑细胞[17]。总之,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影响,可推行。

虽然依达拉奉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以作为临床理想的用药方式之一,但是因研究对象较少,无法代表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结果,且尚未分析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仍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达拉溶栓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邓俊峰作品选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