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古诗文,论据才有神

2021-05-0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整文段后人

古诗文语言精妙,句式工整。特别是骈文,主要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在声韵上,一般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神内涵,提炼出恰当的观点,也可整合诗词内容,仿其句式特点,美化论据,使文章文采飞扬,文句有意蕴。

(一)

微题目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表达国人对巴金先生的爱戴敬仰之情。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以古诗文为论据,写出150字左右的文段。

要求:论点明确,句式工整,论证有力。

微指导

本题要求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以古诗文为论据,来证明“你”是如何成为一盏“灯”。材料中“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这句话提示同学们在论证时,侧重点是论证一些人处于黑暗中,如何点燃一盏灯,后来这些人的精神品格成为我们处于黑暗时,内心燃起的希望之灯。

微作文

有你在,灯亮着

艳羡东坡居士,失意后依然点亮一盏豁达之灯。月光追随着月影,伴着清风,夜月下,苏子与客泛舟江上,桂棹兰桨划破一江愁绪,尽享自然造物之宝藏,任杯盘狼藉,散乱舟中,只因内心寻得了一份光亮。曲肱而枕,枕藉相依,会心而寐,岂是“豁达”二字能说得清楚。于得意处感受明亮是一种幸运,于失意处寻得明亮是一种超脱。

微点评

此文段选择的是苏轼《赤壁赋》中的内容,提炼出的观点是“失意后依然点亮一盏豁达之灯”,选取的角度比较常规,也比较精准。“豁达”是大家比较熟识的内容,这也是苏轼留给后人最深的印象。段尾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分析“豁达”的原因,“只因内心寻得了一份光亮”,结论“于得意处感受明亮是一种幸运,于失意处寻得明亮是一种超脱”,句式工整,内容上构成对比,扣题紧。

(二)

微题目

根据上面文段[是指(一)中的“微作文”]所提出的观点,仿照其结构方式、句式特点、论证方法,选擇自己熟悉的古诗文,再写出两个文段,使三个文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篇文章的三个主体段。

微指导

这次的写作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仿写能力。写出的文段应具有句式工整、语言优美、文句有意蕴的特点,达到微作文训练为大作文服务的目的。所以,在写作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所仿文段的特点,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写作。题目要求“结构方式、句式特点、论证方法”与(一)中的“微作文”一致。也就是说,三个文段的论据不同,但表达的方式、句式的特点、语言的风格是大致相同的。再拆分出两个分论点,分别论证中心论点“有你在,灯亮着”。

微作文

钦佩五柳先生,浑浊中欣然点亮了一盏清雅之灯。看清了仕途浑浊,继而寻得心灵的一片光明——田园之旅。清晨,荷锄而去,踏着芳香的泥土,任清露沾衣,轻嗅一点菊香;傍晚,荷锄而归,伴着归鸟,欣赏烟霞,一路踏歌;夜晚,举杯对月,吟诗抒怀,虽一人,不孤单,只因内心装着万物。此心境,几人求?何人有?而先生所追求的雅致与清新,无疑为困厄中浑浊生活的人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心灵之路。浑浊处任其浑浊也许是一种超脱,而于浑浊外觅得一片净土则是一种超越。

仰慕诗人摩诘,得意时快然点亮一盏空灵之灯。新雨空山,浣女竹喧;清江碧水,舟行莲动;山水相映,人影相依,情景相融,此情景非摩诘无人吐纳。得意中的人又是以何种情愫造得出此般意境?诗人已远走,而受益者无穷。细品,也许有几分“禅意”须慢慢咀嚼。得意的心中还可点亮一盏空灵之灯,除了超然,还应懂得“放下”。

微点评

首先,这两个文段在结构方式是完全仿照“(一)中的‘微作文”来写的,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作为文段的论据。两个分论点的设计既在形式上与上面文段形成并列关系,同时在内容上达到了层层递进的效果。“失意后依然点亮一盏豁达之灯”“浑浊中欣然点亮了一盏清雅之灯”这两个分论点由“失意”到“浑浊”的变化,诗人处于黑暗中的程度在加深,随之作为“灯”的境界也在上升;“得意时快然点亮一盏空灵之灯”,最后这个分论点表面上看与前两段形成对比关系,但实际上是进一步论述“灯”的境界。王维人生得意时,还能守住一份“空灵”心境,实属难得,就像“大隐隐于朝”一样,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三)

微题目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

这段内容也是在论述儒家所追求的中庸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好“度”。也可以说,君子之德,贵在不偏不倚,不瘟不火。

阅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观点,选择文言文作为论据,从反面加以论证,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段。

微指导

材料强调的是把握好“度”,本题要求从反面加以论证,也就是要求选择的例子是“失”度,偏激的,极端的。所选的文言文是具有批判性的,总结教训,警示后人。最后要扣到材料中所给的结论“君子之德,贵在不偏不倚,不瘟不火”。

微作文

历史沉淀似大浪淘沙,提炼纯金时,也将沉渣泛起。

花开花谢,是自然之理。秦朝灭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及至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隳名城”“销锋镝”“杀豪杰”“愚黔首”,畅想子孙万事基业也。始皇既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更为后人笑,何也?秦始皇,力推暴政;秦二世,无力为政:两个极端,国家颠覆。

杜牧曾忧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何为后人,你与我便是历史的后人。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追本溯源,中庸而行,方可形神兼备,备受君子所爱。

微点评

此文段选取贾谊《过秦论》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内容,从反面加以论证。开篇一句“历史沉淀似大浪淘沙,提炼纯金时,也将沉渣泛起”,比喻生动,自然引出论据。“何也”一问,由果溯因,探究“秦”灭之因——极端统治。最后又引用孔子的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面观点——“追本溯源,中庸而行,方可形神兼备,备受君子所爱”,紧扣材料内容。多处引用文言,论证时文白混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猜你喜欢

工整文段后人
拼写小明星
悯农二首
老树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