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06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饮食

刘 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儿科疾病中,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比较常见,发病机制为患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升高,大量蛋白随尿液流失引起[1]。患儿主要特点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及高度浮肿等,由于该病容易复发,所以治疗期间需加强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2]。本次对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23:7,年龄1~12岁,平均(5.98±2.94)岁,病程3 ~18d,平均(7.60±3.88)d;观察组中,男:女=21:9,年龄1 ~12 岁,平均(6.85±3.26)岁,病程3 ~18d,平均(7.57±3.57)d。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儿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而言,由于其年龄比较小,在就诊、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中,患儿的配合度相对较低,且受疾病影响,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3]。所以,护理人员需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与患儿加强沟通,让患儿产生依赖感与信任感,通过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儿不安情绪进行安抚。针对患儿疾病向家长进行讲解,告知患儿家长治疗的方法及预后等,获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使患儿在治疗期间家长能积极配合。②皮肤干预。对患儿皮肤需加强护理干预,保持患儿皮肤清爽、干净,每天对患儿皮肤定时清洁,贴身衣物、被褥应及时更换,协助患儿翻身,给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等。对存在臀部、四肢严重水肿的患儿,可垫设气垫、棉垫等,避免出现压疮[4];对水肿比较严重的患儿,在用药时,避免采用肌肉注射方式,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糜烂、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对阴囊水肿的患儿,可用纱布将患儿阴囊托起,一旦发现皮肤破损时,对破损部位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覆盖,防止感染发生。③预防感染。由于该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激素与细胞毒类药物,加之疾病影响,患儿机体大量蛋白、补体丢失,存在免疫抑制,机体抵抗力较差,各类感染等并发症容易发生[5]。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又会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所以,对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护理人员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要求家长给患儿增减衣物,避免过凉或过热;病房内应保持通风、空气清新,每天定时用紫外线消毒;对患儿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与感染患者处于同一房间,家长应尽可能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此外,还需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对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患儿,应及时治疗,避免感染加重或扩散。④饮食护理。根据患儿日常饮食喜好,与患儿家长一同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应保证不能增加患儿肾脏负担,但同时需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如患儿存在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及高水中症状时,饮食中应限制高蛋白、高盐食物;尿少、水肿的患儿,对蛋白质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待水肿消退、尿量恢复正常后,可给予低盐饮食,并将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控制在2 g/kg 以内;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瘦肉及虾等食物,要求家长多为患儿准备新鲜水果、蔬菜,以确保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充分摄入。患儿饮食需以少食多餐为原则。⑤用药干预。在患儿用药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进行监测,包含尿蛋白变化情况、尿量恢复情况等指标。在发药时,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治疗目的、不良反应等,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患儿家长出现不安情绪。用药期间为患儿补充一定的钙质,对手足抽搐症进行预防;在利尿剂使用中,对水肿严重的患儿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情况,如果存在需立即进行纠正。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区间0 ~80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区间0 ~80 分)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问卷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为≥90 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s,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P <0.05;与对照组对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 SDS观察组 30 护理前 58.14±7.03 60.37±7.55护理后 33.61±3.64*# 35.84±4.08*#对照组 30 护理前 58.06±7.12 60.64±7.29护理后 42.85±4.83* 44.67±5.77*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儿科疾病中,肾病综合征比较常见,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症状。由于该比高病程比较长,患儿恢复速度较慢,并且恢复期间诸多因素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且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6]。受神经综合征疾病的特点及治疗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治疗期间负面情绪明显,对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往在护理中,常规护理措施的应用主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忽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等方面的护理,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首先从心理层面对患儿开展护理服务,使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了治疗配合度[7];通过皮肤干预及感染预防等护理措施,目的是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尽早康复有促进作用;通过饮食护理,使患儿能够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避免了饮食因素对患儿的影响[8];通过用药指导,使患儿用药更加科学合理,对治疗效果的实现有保障作用。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患儿负性情绪缓解明显,使患儿在面对医护工作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显著(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患儿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护理质量较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肾病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重女轻男”的肾病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