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5-06张敏丽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肺先天性围术

张敏丽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 广东 广州 510623)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是因患儿膈肌先天性发育异常,膈肌形成缺损,导致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腹腔引起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的疾病[1]。CDH 发病率不高,但重症CDH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通过还纳腹腔脏器并对膈肌缺损位置进行修补使肺功能恢复[2]。但新生儿由于器官未发育完全,药物不耐受等容易影响手术进行,使手术效果未达预期。因此,对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等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接收的60 例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先天性膈疝手术的33 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以2017 年1 月—2018 年7 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膈疝手术和常规护理干预的27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9 例,女8 例,年龄2 ~24 d,平均年龄(13.26±4.89)d,出生体重2.2 ~4.0 kg,平均体重(3.21±1.12)kg;研究组男21 例,女12 例,年龄4 ~23 d,平均年龄(14.32±5.65)d,出生时体重2.1~3.8 kg,平均体重(3.02±1.04)kg。患儿均足月出生,出生后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纳入标准:(1)经超声等检查,由临床医生确诊先天性膈疝;(2)无肝、肾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3)无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排除标准:(1)创伤性膈疝或后天性膈疝患儿;(2)伴有传染病或凝血功能异常患儿;(3)染色体遗传病患儿。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予保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患儿呼吸,必要时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药物改善肺通气;常用药物:芬太尼、力月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病情允许下尽早行膈疝修补术。术后保暖,常规呼吸道管理,胃肠减压,每天对患儿生命体征、感染等情况进行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胎龄、体重及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箱温;(2)严格执行手卫生,执行任何操作前均需先开暖箱门,进行手卫生后,再接触患儿;(3)术前置患儿于头高脚底位,床头摇高15°,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少心肺受疝容物影响;(4)治疗管理,术前密切观察患儿心肺功能情况,监测动脉导管前后血氧饱和度,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5)心理干预,要求家属关注医院公众号,绑定患儿信息,随时查看费用清单,检验检查结果,通过蓝牛平台及时发送健康教育信息;每周3 次床边探视,向家属讲解患儿病情,解答家属疑问,减轻其心理负担,建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变化及时电话告知;(6)术后护理重点呼吸道管理,严密监测心肺功能,采用密闭式吸痰法按需吸痰,撤离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改用箱内吸氧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按医嘱雾化并拍背、清理呼吸道;(7)引流管护理,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妥善固定、监测引流液颜色、性状和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8)营养支持,术后予静脉营养,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进行胃肠内营养,从微量持续管饲开始缓慢增加奶量,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评估吞咽功能,通过后给予抱起经口喂奶,观察其吃奶时呼吸情况、腹胀及排便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长、术后1d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护理满意程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程度表,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分3 级评定,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在患儿出院前对家属进行调查。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呼吸窘迫、新生儿硬肿症等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4.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 时其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长、术后1 d的PaCO2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术后机械通气时长/d组别 例数 术后住院时长/d术后1d 的PaCO2/mmHg研究组 33 12.23±4.32 2.26±0.53 45.21±1.84对照组 27 17.56±5.68 2.84±0.62 47.57±1.98 t 4.128 3.907 4.777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随着医学发展,先天性膈疝在胎儿期多能发现,在患儿出生后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围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先天性膈疝患儿身体状态较差,免疫系统不完善,且其病情使心肺功能受损,若护理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病症发展状况与身体状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临床护理需求以及病症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以达到满足护理质量需求的一种护理干预方式[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接收的60 例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围术期不同护理干预进行对比,为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膈疝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应用做参考。

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长、术后1d 的PaCO2均比对照组低。表明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佳,使其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1 天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术后机体恢复更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主要由于综合护理干预在术前体位摆放及胃肠道减压,术中对患儿心肺功能密切监测及处理,保证患儿手术顺利进行,而在术后护理重点呼吸道管理,通过吸痰、箱内吸氧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按医嘱雾化和清理呼吸道等,更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了其心肺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其术后机体恢复[4]。另外,给家属进行病情讲解建立信心、指导喂养等,更有效的减轻了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更好配合对患儿进行照顾,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其有效促进患儿恢复同时也减少了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主要因其在术后对心肺功能严密监测,着重呼吸道管理及预防感染等,防止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比对照组高,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得到了患儿家属认同和满意,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构建医患沟通的良好桥梁。本研究为单中心对照,样本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后续探讨。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肺先天性围术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