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06余戴华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苏醒全麻麻醉

余戴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部 广东 广州 510120)

麻醉复苏室是患者在全麻术后苏醒期观察的场所,为改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而设。全麻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肢体麻木无力、躁动、体温降低、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均有不利影响[1]。麻醉复苏室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专业的看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麻醉恢复期情况,降低术后风险,提高恢复效果。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维持患者的身心舒适,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质量[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综合护理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麻醉复苏室护理的20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5例,女45 例,年龄18 ~76 岁,平均年龄(43.7±12.3)岁;对照组100 例,男53 例,女47 例,年龄18 ~75 岁,平均年龄(43.6±12.6)岁;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无麻醉及手术禁忌;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病情危重需要进ICU 监护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常规监测体温、血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躯体保暖等。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①躯体护理。进入麻醉复苏室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或者呕吐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各项管道工作正常,观察有无苏醒期尿管刺激,及时处理,减少对躯体的不良刺激,及时清理干净各种引流液,做好出入液体记录[3]。②心理护理。患者苏醒后意识并未完全恢复,潜意识中仍对手术抱有焦虑、害怕、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眼神及动作变化,告知患者手术情况,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复苏室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促使患者心理放松[4]。③防止意外护理。全麻苏醒期,患者可能出现兴奋、躁动及幻觉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看护,防止意外发生,必要时对患者制动,以防出现伤口敷料脱落、抓伤、导管及引流管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5]。④保温护理。全麻可致神经传导受阻,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加之术中失血、失液等,可造成低体温。护理人员应维持麻醉复苏室的室温在23℃左右,做好患者肢体及躯干保暖,进行体外加温治疗[6]。⑤预防肺水肿。患者受到手术及麻醉的应激性刺激,特别是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较差,容易在术后发生肺水肿。麻醉复苏室护理中应定时听诊双肺,加强心肺功能监测,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7]。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有无苏醒期躁动、低体温、呼吸抑制、导管脱落或阻塞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记录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护理前后评估SAS 和SDS 评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评估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等,每项0 ~10 分,得分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低体温、呼吸抑制、导管脱落或阻塞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苏醒期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期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s)

苏醒期VAS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100 1.04±0.45 6.78±2.11 2.56±0.42对照组 100 1.72±0.49 8.84±2.37 4.38±0.63 t 3.047 4.012 3.967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自主意识恢复时间/h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

2.3 两组护理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 和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00 56.78±6.82 33.75±7.28 58.21±7.43 37.59±6.96对照组 100 57.03±6.91 48.94±8.02 58.32±7.29 50.17±7.13 t 0.329 5.974 0.285 5.562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心理护理 护理过程 护理结果观察组 100 9.48±0.32 9.39±0.36 9.54±0.31 9.57±0.35对照组 100 7.89±0.64 7.73±0.82 7.93±0.75 8.04±0.68 t 4.076 4.092 4.027 4.038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全麻术后从苏醒到意识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此时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期,患者需要进入麻醉复苏室护理。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手术创伤等存在一定差异,恢复期的状态也不尽相同,单一护理模式已不适于现代护理的需求,需要临床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综合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专人陪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管道、心理状态、预防苏醒期并发症等进行全面护理,给患者提供细致、周到、严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预防不良护理事件,既能加快术后意识的恢复,又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麻醉恢复期风险,提升术后恢复质量[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苏醒期躁动、低体温、呼吸抑制、导管脱落或阻塞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期VAS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 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快速促进患者苏醒和身体机能恢复,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躯体体温、改善心理状态、减轻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从而保障了手术效果,使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0]。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明显降低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提升了心理适应性,减少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苏醒全麻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