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旁局部浸润麻醉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06崔彦虎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椎弓

崔彦虎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数伴随有骨质疏松,该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持续时间较长,可加快骨质疏松的过程,形成恶性循环[1]。椎体后凸成形术为常见的微创手术,其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缓解疼痛,促进恢复椎体高度[2-3]。不过该手术在操作中需要配合最佳的麻醉方式。目前有椎体旁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前者的麻醉时间较短,用药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有一定的局麻中毒风险。后者对患者的全麻准备要求高,且是影响患者的康复,术后也容易出现全麻并发症[4]。本文探讨这两种麻醉方式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2 月—2018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46 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4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MRI 检查确诊为胸腰椎楔形压缩骨折;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甲状旁腺疾病及长期应用激素患者;肿瘤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椎体旁局部浸润麻醉。术前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患者在术者及麻醉医师的帮助下采取俯卧位,患者清醒,舒适,抽取0.3%罗派卡因在骨折椎体及上下椎体相邻旁分别注入5 ~10 mL 局麻药实行浸润麻醉,约5 min 阻滞完善,开始铺单手术。

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在平卧位先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气管插管行加强型钢丝导管),在术者及麻醉护理人员再次摆放患者于俯卧位,改变体位需保护颈椎及骨折部位。两组患者麻醉好。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标记患椎椎弓根位置,选择椎弓根外缘的体表投影外侧约4 mm 处为穿刺点。C 型臂透视下分别置入穿刺针至右侧椎弓根外缘的2 点、左侧椎弓根外缘10 点处。当穿刺针尖达椎体后缘术取出穿刺针内芯,经穿刺针外管插入导针并建立工作通道。将球囊经工作通道置入椎体内,C 型臂透视下确定放置位置。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直至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注入的骨水泥,当骨水泥出现外渗时停止注射。穿刺点局部压迫4 min 左右,止血后无菌敷料,术毕。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2)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情况;(3)术前1d、术后1、3、6 个月记录Beck 指数、后凸Cobb 角;(4)术后6 个月进行疗效判定。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围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床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水泥注射量/mL观察组 100 35.64±10.33 22.13±6.94 8.56±1.94对照组 46 34.45±9.56 22.51±7.43 8.72±1.22 t 0.622 0.301 0.514 P 0.509 0.764 0.608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100 1.05±0.63 5.34±1.48对照组 46 2.22±0.78 7.28±1.22 t 9.652 7.756 P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Cobb 角与Beck 指数变化对比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与Beck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与Beck 指数变化对比(± 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与Beck 指数变化对比(± s)

组别 例数 Cobb 角/°术前1 d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100 22.89±4.53 11.09±3.54 10.66±3.02 9.37±2.89对照组 46 23.45±3.64 11.55±3.45 10.60±3.13 9.38±2.83 t 0.736 0.735 0.110 0.020 P 0.463 0.464 0.913 0.984组别 例数 Beck 指数术前1 d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100 0.50±0.05 0.81±0.07 0.80±0.07 0.80±0.09对照组 46 0.49±0.07 0.83±0.06 0.81±0.07 0.80±0.08 t 0.985 1.675 0.802 0.000 P 0.326 0.096 0.424 1.000

2.4 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例)

3.讨论

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己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该病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开放复位内固定,虽然治疗成功率高,但是手术创伤大、康复周期长,且存在并发螺钉松动等风险[5-6]。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少、止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7]。本研究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无差异。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与Beck 指数无差异,不过术后都呈现显著改善的趋势。术后6 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3.9%)。说明椎体旁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髓神经损害小,摆放体位时间短,减少二次损伤,术后进食早,下床早,缩短骨愈合时间,对骨折的愈合的影响小[8]。

综上,椎体旁局部浸润麻醉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手术进程与增加并发症,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能促进患者康复与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椎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