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观察

2021-05-06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血管

苏 兵

(成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甘肃 陇南 742500)

当人体内冠状动脉功能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心脏内部细胞缺血缺氧,使得血管变得狭窄或血管阻塞形成心脏病,这就是冠心病。近年来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患冠心病,且逐渐具备年轻化的特点,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由于冠心病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会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发生心脏病事件的基本病理改变[1]。目前临床对于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介入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避免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本文主要探讨氯吡格雷对PCI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 例患者,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60 例)与常规组(60 例)。实验组男性28 例,女性32 例。年龄为46 ~82 岁,平均(63.27±6.35)岁。发病时间为3 ~15 年,平均(9.96±1.75)年。常规组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63.29±6.31)岁。发病时间为3~17年,平均(9.99±1.7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由统计学软件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可执行,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对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者;发病前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肝功能损伤者;出血性疾病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1.2 方法

常规组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为皮下注射药物,注射剂量为0.4 mL,两次注射时间相隔12 h,连续用药7 d 为1 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均接受PCI 治疗。在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为口服药物,每天1 次,每次75 mg,服用药物至术后6 个月。

1.3 研究指标

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TXA2 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TXA2 水平变化情况:抽取患者空腹血2 mL,取3.6 mgEDTA-k2 置入抗凝管当中,充分混合之后应用低温离心机分离血浆,离心速率为4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min,经离心后的血浆需保持在-20℃的环境下保存。两组患者用药后6 h、用药后12 h 以及用药后24h 后的血浆血栓素B2水平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作为评判标准,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开展相关操作。(2)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接受治疗后医院随访1 年,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记录后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TXA2 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TXA2 水平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XA2 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栓素B2 水平变化情况(± s,pg/mL)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栓素B2 水平变化情况(± s,pg/mL)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6h 用药后12h 用药后1d试验组 60 165.23±20.64 83.48±16.27 64.27±10.36 48.26±8.21常规组 60 165.26±20.38 92.74±16.19 77.34±10.83 68.16±8.55 t 0.0080 3.1250 6.7550 13.0041 P 0.9936 0.0022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发生率为5%,常规组患者发生率为18.33%;试验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n(%)]

3.讨论

冠心病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等,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目前PCI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属于创伤性手术,且该治疗方式是通过扩张患者的血管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术后极易形成血栓,从而再次堵塞血管或产生新的血管病变,因此容易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必须要联合药物共同治疗[3]。抗凝治疗是PCI 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对于PCI 冠心病患者通常是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溶栓、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可以与凝血酶III 结合,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但是就总体治疗效果来看,低分子肝素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虽然低分子肝素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有限,术后患者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患者康复[4]。

氯吡格雷属于第二代P2Y12 受体拮抗剂,患者在接受PCI 之前给予氯吡格雷对其负荷量具有较大的作用,且能够降低出血风险。一般来说,血小板位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当中属于静止状态,当血小板受到人体内的病理因子刺激或者生理因子刺激,则会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就会附着在人体暴露的内皮组织上[5]。如果存在纤维蛋白原,则会释放反应,释放反应的部位在于被激活的局部部位,或者是在皮下组织形成的凝血酶中,并和花生四烯酸(Arochidonic Acid Oil, ARA)代谢。氯吡格雷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氢氯吡格雷,该物质可以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P Ⅱb/Ⅲa 受体结合,在血小板中,血小板膜的表面就有二磷酸腺苷,因此氯吡格雷能够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6-7]。有相关研究表明[8]:在PCI 术前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氯吡格雷可以预防PCI 术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氯吡格雷能够合理控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确保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也能有效证明这一点。

在血小板发生聚集则是由于释放反应分泌出ADP 与花生四烯酸形成的血栓素A2 诱导的,机体是否发生血小板凝集,可以利用TXA2 水平变化情况来判断,TXA2 水平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TXA2 水平与常规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XA2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体内TXA2 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应用PCI 中,不但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改善患者TXA2 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