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1-05-04姚艳丽

考试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初中地理

姚艳丽

摘 要:新课标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不但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也为初中地理课堂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地理课堂作为该学科的主要教学形式,绝大多数的教育活动均在课堂之中进行,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占据课堂之中的主导地位,便于更好地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初中地理;实践研究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小班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为教育工作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与传统教育相比,小班化模式下学生人数明显下降,师生之间拥有更多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与机会,并且课堂秩序与教学的节奏性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特征

(一)缩小班级规模

小班化教学要求班级之中学生人数一般为25~36人,相比传统班级而言人数明显减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小教师管理班级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开展更加高效的沟通活动,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并合理控制课堂教育的节奏与进度。

(二)改善教室空间格局

教室环境的改革与创新,对小班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班级内部课桌椅的布置,一改往常秧田型的框架,采取品字形、周边形等多种形式,并在课堂之中配备图书架、体育器材、教学工具等设施。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于探讨自己的学习看法与见解,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

小班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符合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等不同特征且存在较大差异的个体。除此之外,这种教育措施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广大院校在教育目标、任务等方面做出深度调整与改革。

二、 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条件

(一)教师自我素质

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的自我素质具有极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格与文明素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懂得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其次,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自我素质。由于小班化的教育工作推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涉及大量的信息交流,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自我素质,将很难掌控具体的教学节奏,致使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二)转变教师的授课理念

改变班级内部的人数与陈设,只是在形式上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能否真正发挥小班化教育工作的应用价值,关键在于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小班化教育与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要求每位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首先,需要教师能够面对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充分掌握班内学生学习状况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填鸭式”“满堂灌”等错误的方法;最后,需要在教学方法做出重要调整,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之中。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地位,真正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 初中地理小班化课堂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正确开展小班化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是因为小班化模式中,班级人数明显减少,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所有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备课阶段,也便于根据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布置作业时,也可以通过分别设计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此一来,初中地理课堂的授课内容更加具体化,有效减少师生的负担。

除此之外,初中地理课堂的小班化也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并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促进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地理教师往往会通过大量的肢体语言展示教学内容,开展小班化模式后,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展示。课堂之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沟通探讨的时间也较为充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充分地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在师生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便于在课堂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動性与创造性。

四、 初中地理课堂开展小班化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小班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特征。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环境、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学生在性格、气质、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取课堂之中的教育重点,之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标准。例如可以将练习内容分为基本、进阶、高级三个层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学困生,如果一开始便选取较难的内容展开训练,极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内容深度不高,不会在教育工作中产生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并正确认识基本的天气预报符号。当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一定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对于学困生而言,需要在充分掌握天气预报符号的基础上,探索影响不同地区气温高低的具体因素,并熟练掌握等温线的判读;而优等生则需要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挑选任意地区绘制相应的降水量柱状图。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会得到相应地训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初中地理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