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女娲补天”对于《红楼梦》故事结构和故事发展走向的作用

2021-05-04潘雪陈达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话红楼梦

潘雪 陈达

摘 要: 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在古典小说的范围内独树一帜,更是影响了清末以后乃至现当代描写大家族题材或者世情内容的作品。曹雪芹对于世事的洞见和经历让《红楼梦》的故事起起伏伏,內容深刻。同样使得《红楼梦》这个故事不落于俗套的还有文本写作的艺术技巧和文章横向历时故事与纵向前后情节、人物行动的安排。以“女娲补天”传说开始,小说拉开了故事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给予故事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技法安排。

关键词:《红楼梦》 神话 女娲补天 故事结构

一、性别与性质对应——女娲补天与《红楼梦》女性对于荣宁二府的建设

《淮南子·览冥训》中讲述了女娲的补天故事。《览冥训》中讲述的是:由于“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等,世界荒芜,猛兽纵横,人无处可活的时候,女娲娘娘炼了五彩石补天,并“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等,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建设者形象。《红楼梦》的故事中曹雪芹在第一回说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风采各异,从与女娲补天济世这个行动有相同性质的女性来讲就有贾府的权力中心、凝聚荣宁二府所有人的贾母;实际主理府中事务运行的王熙凤;有气魄和胸襟,在王熙凤之后能实际帮助贾府不倒的探春;有着神仙身份、受贾府已故先辈之托的秦可卿。贾府中的男人无济世之才,并且除贾政、宝玉以外的男子不仅对贾府没有帮助,还推波助澜使得贾府加速败落,只能由府中的女子兼顾使府中内外正常运行的工作。联想到女娲的炼石补天救世之德,从贾府女性拨乱反正的建设行动上来说很有象征意义。开端就让读者直接看到了女神对于人类的贡献,因而联想到《红楼梦》中几乎是由女性架构起整个贾府运行的事实。

二、女娲的弃石与“士不遇”心理

女娲弃石这个故事对应到贾宝玉的“士不遇”情节。宝玉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一个是神瑛侍者。五彩石是女娲炼石多出来的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文中说道:“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从故事中来看,这块石头没有被用的原因单纯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块已经够用了,并未提及这块多出来的石头是不合格的。贾宝玉的“士不遇”还和传统上的“士不遇”不太一样,因为宝玉身上最宝贵的特性并不是那种能在世俗社会游刃有余的行走,也不是保家卫国、有济世之才的那类“士”,而是那种有惜花护花之心、类似于李后主的性情,也因《红楼梦》故事内部的哲学倾向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宝玉的性情符合佛道讲的空、怜悯众生之情。但是放在贾府的现实情况中是不对应的,贾府更加需要的是一个能走仕宦道路的人,宝玉身上珍贵的性情与这个现实要求不符,所以对于贾宝玉来说,这种有能力却不能被重用的情况和历史上的“士不遇”这个现象一样,但是具体内容又是贾宝玉所独有的,因此宝玉只好默默继续发展自己的天性。在程伟元、高鹗续书的结局,笔者认为是符合现实情况的,这也和补天弃石对应:宝玉中的是第七名,宝玉和兰哥殿前陈情,皇上将贾府的查案呈奏。这个结局不好在于破坏了《红楼梦》的悲剧性,令人发省的地方大大减少,和以前的小说结局类似:皇恩浩荡,查明冤案。在大团圆俗套的故事设定中,没有了开篇说到的亦真亦幻的意境,写得太实了。好处在于圆了宝玉的仙骨,起码宝玉前身是女娲补天练就的五彩石,又或者是神瑛侍者,虽然远离世俗,但也不是凡胎,也算是有了补天之用,挽回了贾家,符合具有“补天”能力的设定。

三、女娲补天的情节设定延长《红楼梦》的叙事时间,拉深叙事空间,增加叙事层次

《红楼梦》模糊了故事内的时间,书中故意没有交代具体是哪个朝代,所以用神话作为开头非常合适。如果《红楼梦》为了模糊叙事时间,上来就说:“不知哪朝哪代,一顽石自己修炼而通灵,遇二位大仙度化云云”,一是减少了女娲作为女神与后边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和行动的呼应,二是减少了“士不遇”的文化传统,因为《红楼梦》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在于曹雪芹对现实生活彻骨的了解和锥心的感受,虽然故事中作者说这个故事是真事隐,如梦如幻,但未必不是作者经历了大起大落后,面对世事荒诞的无奈,或者洗尽铅华的记述。所以神话开头,一下就到了上古时期,增加故事亦真亦幻的空间陌生感。

《红楼梦》故事本身的层次复杂,依旧延续了话本小说的形式,因为从叙事的角度来说,话本小说本身就明显地区分了现实作者和隐含作者,甚至这之间都可以再加一个说书人。首先有作者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血与泪,但是在开篇作者又表示无意于自传和诉苦,又将真事隐去而再次艺术加工。其次故事的主角顽石自述要到那温柔富贵乡去经历一番,视角再次转换到贾宝玉身上,通灵宝玉的视角暂且停掉。一层与一层的转换,自然与肉身的转换,单看贾宝玉的身份转换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四、女娲练就的“五彩石”和通灵宝玉形态的异化

“宝玉”顽石形态是女娲娘娘炼成有补天济世之才的五彩石的样子,文中的描写是“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这个是庄周《逍遥游》中鲲鹏的缩影,是一种自由没有被世俗所束缚的宽广,当这块石头入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是要能放在婴儿嘴里的通灵宝玉,上面还需要刻字,不仅大小要变,连材质也需要变,才能入了世人的眼。包括《红楼梦》中有很多让大家看“走眼”的事情,如贾雨村、刘姥姥等。贾雨村是得贾政在政治上帮助的人,而贾雨村入仕后,反而落井下石针对贾家。刘姥姥在众人眼中无非是个取笑的乡下老太太,但是在贾府落难、巧姐被叔叔伯伯辈卖到妓院后,刘姥姥赎回了巧姐,美与丑的定义在经历过社会现实后被重新定义。女娲练就五彩石和通灵宝玉,笔者认为是两个方向的发展,五彩石是道家对于事物合乎自然的发展而呈现的形态,虽然是经过锻造的,但是合乎自然之物的发展;而通灵宝玉是符合儒家传统的入世的形态,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在《红楼梦》故事中的体现是贾宝玉,非常不喜欢这块通灵宝玉。当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妹妹,问她有玉没有,黛玉说没有,宝玉发疯似的摔了玉,体现他不落凡尘的价值观念,贾母说:这是你的命根子。从贾母的角度来说,因为宝玉是衔玉而生,所以自然就认为通灵宝玉与贾宝玉相生相合的关系。从前世的天性来说,通灵宝玉幻化成符合人世间的价值判断标准,但不符合贾宝玉的价值判断,这是对矛盾相生相克而存在的具体体现。

五、女娲补天与文人的群体无意识

从作者到作品,是一段漫长且复杂的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会有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横向和纵向的影响,包括现实世界的价值观、群体无意识等,比如曹雪芹生活的现实时代——清朝。其实传统的文人入仕观念不论朝代,但凡生活在这个文化圈内,齐家治国的愿望都润物细无声地浸入文人的思想中。群体无意识仍然包括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意识,同时也要结合曹雪芹本人对于现实社会、现实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自我判断和自我认同。神瑛侍者、贾宝玉、通灵宝玉、无稽崖下的顽石四位一体,不是一一对应,但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顽石是最开始的形态,在很多研究中我们认为顽石是作为本质的存在,宝玉本应该是有补天济世的功用,虽被弃用,但也是因为他是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而不是无用。从隐含作者来说,曹雪芹的潜意识通过《红楼梦》进行观念的重构,比如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男性和女性的位置等。神话是有关于超越我们人本体存在而我们认同的精神以及通过这个精神延伸出来的故事,像《红楼梦》曲中说的: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退一步说,其实本来没有女娲补天或者精卫填海或者夸父逐日这种事情的,但是我们从价值观来说认同这些故事,我们同意神话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类似于西方宗教叙事,肯定是沒有真正发生过经文里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符合了绝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也不妨说:演出了一场场或喜或悲的神话故事。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刘安著,顾迁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欧丽娟.大观红楼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 田霞.《红楼梦》开篇神话的叙事修辞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9(2).

[5] 徐祝林.《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开篇的结构内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

[6] 江亚丽.试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神话的寓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

[7] 邹进先.《红楼梦》“石头”意象的来历及其寓意[J].红楼梦学刊,2015(5).

[8] 马涛.女娲“弃石”的书写传统及在《红楼梦》中的意蕴呈现[J].红楼梦学刊,2016(4).

[9] 张兴德.关于曹雪芹的“补天”与“天”不可“补”的矛盾及其他——兼谈《红楼梦》文本研究的一些原则问题[J].南都学坛,2006(6).

[10] 赵云芳.“女娲补天”与《红楼梦》新解[J].红楼梦学刊,2007(1).

[11] 孙爱玲.论《红楼梦》开篇神话的本真意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基金项目:2020年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

作 者: 潘雪,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陈达,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神话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獨占神话
作家阅读的方式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