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艺术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浅析

2021-04-30王作军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唱词唱法京剧

王作军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戏曲艺术孕育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历了奴隶社会,形成于封建社会,又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入伟大的社会主义时期。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人民群众的抚育下,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社会习俗与审美上的差异,尤其受到各民族语言和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各地方的戏曲剧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展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在中国的青少年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何使戏曲艺术得到当今青少年的喜爱,传承并发展下去,成为戏曲艺术所面临的的重大课题。

一、唱词的创新

传统的戏曲唱词是当时社会或以往社会的反映,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传统戏曲的唱词显得有些陈旧,逐渐不符合时代的特征。如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中的唱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我与你在朝方曾把话提……”描写的是:宋代书生陈世美和妻子秦香莲的故事,包拯不畏权势,处死了陈世美,表现了刚直不阿、维护正义的高尚品格。此唱段歌颂了包拯的高尚的人格,但大多数高中生对其中的唱词提不起很大的兴趣,无法体会到其中的韵味。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应对歌词内容加以改变和创新。

二、音乐的创新

“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决不能丢掉民族艺术的个性特色,颠覆传统艺术,迷失文化精神为代价”,戏曲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本质上,包括旋律、节奏、和声、伴奏等方面。

1.旋律的通俗性。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戏曲音乐的最主要的特征,诸多曲种大都以旋律为依据来区分,优美的旋律能让人记忆犹新,便于传唱。传统的戏曲旋律大都有固定的模式,一字多腔,旋律复杂不易记忆,旋律的简单化、通俗化,青少年学生会更加喜爱。如戏歌《唱脸谱》中前半段旋律,具有通俗歌曲的旋律特点,至今被学生喜爱和传唱。

3.和声的丰富性。

戏曲音乐的和声比较简单,多用协和音程如四五度和声音程、八度和声音程为主,也会使用大小三和弦。这种和声的音响效果就显得有些空洞,缺乏色彩性和对比性。如果采用一些大小七和弦、十一和弦、重属和弦等和声配置,不仅可以使整体音响效果更加丰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听觉和感官享受。

4.伴奏的时代性。

最初戏曲的伴奏通常是一两件民族乐器,如二胡、竹笛等,昆曲《牡丹亭》中的唱段,只用曲笛伴奏,音乐古朴典雅。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入更多的民族乐器如京胡、琵琶、扬琴、古筝和打击乐,后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采用交响乐伴奏。当今的音乐趋于多元化,青少年学生更加热衷于流行乐队的音色,如采用电声乐队伴奏或者混合型的音乐伴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三、唱法的创新

戏曲的演唱方法主要是沿用前辈们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形成的唱法,如京剧分为梅、尚、程和荀,唱法的发声、咬字、位置极为讲究,这种唱法需要学习者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就目前的高中学生来看,很难模仿传统的戏曲唱法,他们更加热爱通俗唱法,更加能接受自然地、说话式的发声方法,如《北京宝贝儿》等新京剧就没有完全采用传统京剧的很严格的唱法,受到了高中学生的喜爱;黄梅调《对花》、戏歌《唱脸谱》等采用通俗唱法和传统戏曲唱法结合的方法,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热爱;还有些戏曲片段采用民歌、通俗、快板的形式演唱,如京剧《卖水》等,传唱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教育活动的创新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教育的作用,戏曲也是一样。戏曲的教育活动被编入高中音乐教材,在课堂中欣赏和学习,但一节课是很短暂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喜爱戏曲,传承戏曲和发展戏曲,效果甚微。除了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以外,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可开展戏曲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如组织戏曲社团,从校外或剧团聘请专业戏曲专家定期来教学教唱,开展戏曲讲座,面对全校学生讲解戏曲的历史、基本知识、代表作品、国内外的影响等,让高中生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的高尚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举办戏曲大赛,指导学生演唱各种名家名段,以资鼓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组建戏曲研究小组,去戏曲之乡采风,搜集戏曲乐谱、图片和演出活动,与同学交流,并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等,让学生先解戏曲,走进戏曲,再爱上戏曲,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与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王国维在《戏剧考源》中曾说过:“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我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作为当代青少年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关注和热爱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

猜你喜欢

唱词唱法京剧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京剧表演开始了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