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班级合唱教学初探

2021-04-25李叶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合唱训练小学中年级

李叶辉

【摘要】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合唱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与演唱水平。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时,需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配合,注重学生的合唱体验。

【关键词】班级合唱;小学中年级;合唱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合唱教学已渐渐在音乐课堂得到重视,成为音乐教学的热点和方向。然而,对于处在粤北山区的学校而言,合唱教学还是比较薄弱,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就小学中年级班级合唱教学方式进行初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四方面的合唱教学策略:一、合理分配,分工合作,固定好二声部;二、科学训练,日积月累,提高二声部演唱的能力;三、深度挖掘,整理合唱曲目,感受合唱的魅力;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有效开展班级合唱。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快乐和谐地歌唱。

一、合理分配,分工合作,固定好二声部

为了能让班级合唱有效开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音色、音准、演唱水平、男女生比例等条件进行声部分工,固定好二声部。在分声部时,笔者让学生跟琴用“u”模唱,把声音明亮,音区高,能唱到d2以上的为高声部。把声音浑厚,音区较低,唱到降e(小字一组)以下的为低声部。注意不要把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都放在低声部,而是要选择一些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放在低声部,稳定声部,减少跑调,使声部更加和谐。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和调整,合理分配,固定好二声部,因材施教,为班级合唱的有效开展开了个好头。

二、科学训练,日积月累,提高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一)声音的训练

在音乐课堂中,笔者把发声练习渗透到歌唱教学中,课前5分钟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首先用“打哈欠”“狗喘气”“打嘟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每首歌曲学唱之前都随琴用“u”母音哼唱,这种方法很实用,学生既能熟悉旋律,又能完成发声练习。教材上也有一些很好的练习曲,也会用来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发声与咬字,还要注意学生的口型。刚开始学生很难体会与掌握,反复练好一条练习曲,掌握后再学新的练习曲。一些学生,会发出一些奇怪(走音)的声音,这时笔者会让他们先不出声,多听听正确的声音,并努力去模仿,实在是有困难的,课后可以找教师帮忙。班级练声时,一定要让学生用轻柔、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特别是唱高音时要让学生用微笑的状态,用轻声带出假声。这样,坚持练习一段时间,慢慢发现学生的声音会有很大的改变,再也不会是“大白嗓”地喊唱,学会运用气息,音色变得干净。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养成了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习惯、歌唱方法、歌唱状态,学生的音色就统一和谐了。

(二)音准的训练

在音乐课堂中,笔者注重识谱教学,识谱能让学生认识音的长短和高低,帮助学生建立音高、稳定音准。从一年级开始,每学一首歌曲笔者都让学生唱谱,简短的还要求背谱。经过两年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识谱能力,为三年级班级合唱打下了基础。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来进行音准的调整,特别是二声部歌曲中,这种手势经常使用。例如,歌曲《柳树姑娘》高声部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旋律线条舒展而又优美。低声部采用同音支声,这首简单的二声部歌曲非常适合用柯尔文手势来教学。由于低声部只有3和2两个音,对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可以用柯尔文手势帮助低声部稳定音准,就不会跟着高声部跑。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音准得到提升。通过简单的二声部歌曲的合作,大大增加他们学习合唱的信心。

(三)节奏的训练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节奏训练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用课本上的歌曲来进行单声部节奏训练,从熟悉的歌曲中选出4小节的节奏卡,让学生进行拍读。等学生熟练后,采用卡农的形式再拍,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感知。歌唱教学时,笔者经常让学生按固定的拍子朗读,待学生熟练后,就采用卡农的形式进行朗读。也可采用声势的方法来进行卡农。把学生分成两组,学一组生口读节奏,另一组学生做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打击身体发出声响。在二部卡农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声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他们多声部的音响效果。像《柳树姑娘》歌曲的前8小节,高声部拍x. x  x x│x - -│的节奏同时加入低声部0 0 0│0 x x x 0 │的节奏,这种简易的二声部节奏体验学生很喜欢参与。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班级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四)和声的训练

学生在唱准单声部的旋律的基础上再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难度循序渐进,通过这一方法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提升学生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刚开始,要从简单的轮唱开始,如,教材上《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都是很好的练习曲。最简单的方法,唱音阶,采用边听边唱的方式,声部逐渐加入,高声部先唱(5),低声部(3)再进入,最后两个声部同时发声,让学生初步感受多声部的音响效果。教材上有一些很好的二声部练习曲,笔者经常用于班级合唱教学,如,《嘹亮歌声》,模仿山谷回声,注意力度变化及声部和谐。这些都是很好的和声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和声听觉,慢慢提高他们的合唱水平。

三、深度挖掘,整理合唱曲目,感受合唱的魅力

在班级合唱中,首先要整理教材上的歌曲,把教材上的合唱歌曲和课外一些经典曲目汇编成校本教材,用于班级合唱教学。例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钟声叮叮当》,下册有《柳树姑娘》《嘹亮的歌声》。四年级上册有《愉快的梦》《月亮月光光》《让我们荡起双桨》,下册有《土风舞》《小小少年》《红蜻蜓》《小纸船的梦》,这些是必学合唱曲目。教材上的歌曲,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给歌曲编配二声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创作。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合唱能力得到了提升,那就可以对一些能力强的班级,选择课外的经典合唱歌曲,如,《天之大》《送别》《读唐诗》《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卢沟谣》等,學生通过合作,感受声部的和谐统一,自信有感情地演唱,在体会快乐的同时感受了合唱的魅力。

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有效开展班级合唱

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深入有效地开展班级合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比如,娴熟的指挥技能、良好的声乐知识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敏锐的音乐听辨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合唱观念和方法。在参与研究课题以来,笔者尤其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想尽办法学习、反思。比如,利用现代科技的便利,在家用手机APP观摩和学习国内外合唱大师班、工作坊,聆听世界各地合唱大师的讲座,建立正确的合唱概念和声音概念,提高音乐听辨能力;学习柯达伊、奥尔夫等音乐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更好地指导班级合唱。学海无涯,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合唱专业著作,如,杨鸿年的《童声合唱训练学》、陈巧姑的《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陈国权的《合唱指挥》等,学习合唱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将班级合唱的训练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在开展班级合唱教学不断有创新,有动力,有了前进的方向。一旦教师拥有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班级合唱教学才会深入有效的开展。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必须要把班级合唱和专业合唱团的合唱区别开来。班级学生由于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时间的限制,在班级合唱教学过程中,无需像专业的合唱团那样来训练学生,而是注重给学生带来多声部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愉悦中,得到艺术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M].金盾出版社,2013.

[3]刘冰洁.小学音乐三、四年级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23).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合唱训练小学中年级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初中阶段开展“班班有合唱”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