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1-04-23戴丽娟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者大学

戴丽娟,张 冲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210036)

2019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到要消灭“水课”,历经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就包括约4000 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在此之前,教育部也曾出台关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管理意见,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

开放大学作为一类新型高等学校,致力于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为学员提供优质公平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学校需以在线课程为抓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现状

在线课程能够促进开放大学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开放大学在课程建设与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指导性的在线课程标准

在线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在线课程质量,以及在线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对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已有较丰富的研究,美国在线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M公司发布的Quality Matters Rubric Standards(《质量攸关标准》),对在线课程质量的评价包含了多个维度:课程概况、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业考评、教学互动、学习支持、课程技术、课程环境,可以看出该标准重视教与学的过程。我国也有关于在线课程标准的部分研究,由于高校层次定位较多,国家层面的标准难以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动态调整的需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在线课程标准。因此,制定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在线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开放大学需要结合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校本特色的在线课程标准,对在线课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此来规范在线课程的设计、建设、实施与评价等。

(二)缺乏科学的在线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学习者特征和环境条件,为学习者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设计是影响在线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几年来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仍然有待提升,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重资源轻设计。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持有传统的网络课程建设观念,对在线课程的内涵认识不足,以建资源、拍视频为主,忽视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的系统设计。第二,重教师轻学生,缺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多以自身角度出发,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较少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第三,重知识轻能力,缺少以能力训练的课程设计。目前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设计多是止于知识传递层面,在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追求在线课程数量,忽视内在质量

随着在线课程的不断涌现,在线课程质量也良莠不齐。目前,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建设多以追求数量为目标,面对出自名校、名师团队的权威优质在线课程,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质量不足,课程开发和实施也没有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由此看来,开放大学若要在在线课程建设浪潮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应该更加重视课程建设的质量,根据专业和学科的要求,真正地做出一批精品在线课程,尤其在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专业性、前瞻性方面做到精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以此凝聚更多的学习者[2]。

(四)偏重在线课程建设,轻视应用效果

从目前开放大学对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着较严重的“重建轻用”现象,课程建好后,课程网站成为资源堆积的仓库,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相分离,在线资源促学的效果不佳,没有在校内普及应用,也没有将课程推广到校外,在线课程的资源共享受限,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校的在线课程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促进课程建设上奖励力度大,而在课程应用与推广上没有具体的要求;第二,目前在线课程的使用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壁垒,在推广上有限制;第三,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开发不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选课的积极性,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

二、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原则

在线课程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开放大学应以此为契机,在学习者中心、示范引领、建用结合、特色发展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学习者中心原则

学习者中心的理念由来已久,但基本还停留在文件制度上,如何落实到在线课程建设中,目前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课程建设原则,最重要的是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包括:基于学习者的实际发展需求设置学习目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学完该门课程能够做什么,目标是具体、可衡量的;创设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支持条件等。

(二)示范引领原则

在线课程是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并发挥其辐射与示范作用是开放大学转型建设中的使命,也是课程建设中亟待思考的问题。开放大学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坚持“课程建设为核心,课程质量需先行”的理念,从课程标准、课程团队、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管理等方面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培育优质课程,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质在线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所提供的优质资源为其他课程建设创造发展条件;通过省级、国家级公开课程平台,提高学校声誉,增加学校影响力等。

(三)建用结合原则

目前,开放大学在转型建设中,加快了课程建设力度,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的使用率不高,导致资源浪费。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在线课程的指导文件中都强调,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如何使在线课程得到有效应用,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课程设计、平台教学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上来。好的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中来;平台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展示陈列上,还应成为学生能够并且乐意在平台上参与学习的途径;完善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开放大学只有认识到这三者的重要性,在线课程才有可能在社会学习者和学校师生中获得有效应用。

(四)特色发展原则

近年来,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教育部提出,到2021 年,要以国家名义推出4 00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认定的结果来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的成果在持续扩大,覆盖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各高校都在积极建设各自优质课程。开放大学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根据办学定位、资源积累、学习对象合理规划课程,挖掘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在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彰显开放大学独特优势。

三、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策略

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上。面对在线课程的强势发展,开放大学需要在明确课程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线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落实校本特色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

曾有学者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合乎开放大学教学规律和特色需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对内能够规范教学运行、组织与管理工作,完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对外能够集中体现大学的学术质量与教育水平,获得社会对开放大学办学质量的认同[3]。表1 为国内外相关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几项标准在质量评价的对象方面,都围绕着在线学习的诸项要素(教学、课程、资源、教师、学习者、技术环境等)而设计,只是在侧重点和具体分类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表中所列的标准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在线课程建设参考文件,缺少学校层面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标准,各高校也有自己的定位,开放大学可以借鉴现有的一些外部标准,结合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探索设计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学校自2017年下半年启动在线课程建设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以来,开展了细致深入的文献调研和国内外考察学习。基于美国在线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M 推出的《QM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结合江苏开放大学课程建设情况,编制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标准》。《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强调课程设计,包括课程分析、学生分析、课程预期评价、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资源建设标准、建设流程规范等几个维度。《标准》的制定为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提供了保障与依据。

(二)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为导向,精心策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为学习者提供最优的学习体验。成人学员是开放大学的主要学习者,部分学员的学习与个人的职业相关联,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职业性质和职业需求为导向,学习时间比较零散;另有部分老年学员,其社会角色和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愿性,且会根据其自身爱好选择某些课程。

基于成人学员的在线学习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体验。(1)通过可衡量的学习目标设计明确课程学习成果。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制定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管理婴幼儿情绪的教育方案。”具体的行为结果学生可以清晰地知道学完本课程自己能够具体做什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课程资源的优化,从课程内容设计上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提供基本资源、拓展资源、提升资源等,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多种资源展现形式,提供视频、图片、文字、演示文稿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建议采用单个知识点配以若干资源呈现形式,可以避免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缺乏对应性的问题。(3)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设计,创设利于学习者反思的评价环境。学习评价设计做不到让所有学习者达到同一标准,但可以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发与学习活动相契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从而帮助其达成学习目标。

(三)完善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机制

在线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评价机制[4]。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在线课程质量保障的输入体系、实施体系和输出体系的框架,该框架与PDCA 循环管理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图2 和图3 所示。

PDCA 循环作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而在线课程质量保障管理框架涉及到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质上就是对课程质量进行的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PDCA 循环的4 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8 步骤管理模式,以及螺旋式上升、周而复始的管理特点与该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框架有契合之处[5]。PDCA 管理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可以针对不同主体设定不同的PDCA 循环,从而提高在线课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开放大学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基于PDCA 循环管理保障模式,优化完善学校的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机制。

(四)提高在线课程的推广与应用

为了避免教学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学校必须充分领悟到健全在线课程应用机制的重要性。一方面对外优化合作共享发展模式,通过课程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发挥与政府、其他高校、企业协同共建共享模式。另一方面对内重新构建在线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与配套政策,制定在线课程应用推广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等;优化教学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在线课程管理方式,及时提供多样化、即时性的支持与服务等[6]。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