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微

2021-04-22张爱琴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张爱琴

摘 要:逻辑严密以及知识抽象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数學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当研究当前教育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措施;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138-0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认识不足,使得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探究。

一、部分教师对有效性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然而,部分教师对于有效性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偏执地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多地为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量上得到保证,并以为这才是有效性教学努力的方向。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不但在量上要有所控制,而且在内容的设计上也要适合他们的天性和心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质量地学习,实现有效性教学。其次,部分教师把知识当成能力。虽然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能提升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同起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有效性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自信心的提升等。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从知识到能力都得到不断提升,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

二、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教学打基础

(1)熟悉教材,了解内容。要实现课堂数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掌握。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不管延展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围绕教材内容,突出教材内容,深化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大纲,不但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掌握节奏,均匀分布重点、难点,还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转变方式,有效调控课堂,让内容、问题都相互连接,也为重点、难点服务,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比如,内容、形式、方法、模式,都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准备好传授的知识。但事实是,具体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忽略对学生的了解,只顾熟悉教材。这样没有针对性的备课,不但内容上、方法上有可能脱离学生,而且教学效率也不会高。因此,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但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首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此作为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课堂问题的根据,以便把内容能完整、清楚地传授给学生。其次,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问题内容时注意分层,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使教学更有效。

2.要重视导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一进教室就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很突兀。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玩乐中,教师就开始授课了。这样,学生会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导入对课堂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结合教学内容,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第二,可以用故事导入。数学家们在研究和追求数学真知的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看到数学更加有趣的一面,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第三,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导入。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起床到学校,一共能用多少时间?几点起床?你们晚上写作业能用多少时间?”为拉近师生关系,放松学生心情,教师可以说说自己一分钟能干什么,半个小时能干什么,告诉学生自己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课堂导入顺理成章,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改正

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反思都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善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首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如果内容设计不恰当,难度过大,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压力,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其次,对学生调控进行反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体,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略学生的存在,一味地讲解,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无法调控课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师要想想课堂教学节奏、时间安排、前后衔接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重视合作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设置多种难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此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在一些图形教学的相关问题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制作,明确图形的基本特征,再结合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所选择。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判断。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培养合作能力。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除了选择合适的内容外,教师还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以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预留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有效性。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逻辑严密以及知识抽象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当研究当前教育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浅谈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3).

[2]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3]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01).

[4]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