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2021-04-22霍梦瑶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霍梦瑶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文章从在导入环节渗透核心素养、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核心素养、在评价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等方面,对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10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文从在导入环节渗透核心素养、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核心素养、在评价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等方面,对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要素

1.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学生识字量有限,词语量掌握少,所以此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以识字为主。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只有先识字,才能开展其他方面的学习。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好知识教学与识字教学的平衡,既不能忽视知识教学,也不能减少识字教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字形、字音与字义,并能在此基础上组词,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含义。

2.思维的扩展与提升

阅读教学,不能只注重字、词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扩展与提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學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还比较薄弱,对课文内容只能进行浅层次理解。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不但对文章内容进行鉴赏,而且要深化到思想内涵上。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展示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对词、句的分析,还需从人物思想与人物形象上进行分析。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就是审美与鉴赏的过程。

4.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有文化的传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还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成长为“文化人”。例如,在教学“海”字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字形、字义,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海”的故事。如《精卫填海》《哪吒闹海》等,以突出文本的文化特征与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1.在导入环节渗透核心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文章中蕴含一定的哲理,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趣味性。学生面对有趣的事情才能提升注意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机,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入一定要有趣味性,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针对性。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教师要选择与课文内容衔接紧密的故事进行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第三,真实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教师在选择故事导入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否则不但不会起到教育效果,还会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质疑上,减少后期文本学习时间。学生身心无法融入到阅读情境中,就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古代有一个凶狠的怪兽,它的名字叫‘年。这个‘年非常猖狂,经常吃人,所以一到除夕,人们就会到山上避难。后来一位老者告诉人们不要害怕,他可以降服怪兽。除夕这一天,他让大家在窗户上贴上红色的窗花,并穿上红色的衣服。如果‘年出现了,就将点燃的炮仗扔到它身上,这样就能吓跑它。自此以后,‘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这就是现在过年人们放鞭炮的原因。在我国,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传统节日》。”这种趣味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探索传统节日的欲望,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2.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将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此,教师可借助文本插图或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倾向于具象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认知。以《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文,同时听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这种既有图片、又有声音的直观展示,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借助插图开展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还能对教材、教辅材料进行补充,并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展示,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以《“贝”的故事》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海边游玩的情景,利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贝”字的演变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阅读教学中,文本中如果有人物对话或故事情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不但能更好地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思想情感,而且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角色表演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外,还能提升学生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要下雨了》教学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别扮演蚂蚁、小白兔、鱼儿和燕子等角色,将文章中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更加了解动物,对课文内容理解得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会更好。

3.在评价环节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多少字词,掌握了多少阅读方法,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先建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再联系教学实际,分析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考能力是否获得进步,审美鉴赏能力是否得到塑造,是否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体会语言的美与力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9(05).

[2]苏琳园.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张梅花.关于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24).

[4]卢耀珍.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