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在中职单招机电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探究

2021-04-22李花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学案导学中职学校

李花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单招教学在职业学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构建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课堂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编制校本教材和精准实施的依据,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案导学;机电专业;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70-02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教师单纯讲、學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职学校应组织教师研究并编写一套贴合学生实际,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具体知识点,切实提高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复习巩固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以中职单招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学案导学”,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

初中学校学生中考失利后没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也就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而职业学校对口单招升学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升学考试的体制设置的特殊性,专业课程成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传统的专业课堂授课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陈旧且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里学习新知识,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导学案的制作和提出使授课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愉悦感的获得,让传统呆板的课堂出现了生机,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体现。为此,教师应合理设计导学案,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精心设计,编排导学内容

第一,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紧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贴合对口高考学科考纲要求,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第二,搭建知识框架结构,使学生能够明确领悟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应提前设置复习和预习环节,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明白前后章节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架构的规则、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第三,开展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有效利用,辅助教学实施

教师在教师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启发式,适用于新授课(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敞开式,适用于复习课(学生质疑→主动探究→总结知识→实践应用);实践式,适用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系统评价→课后作业)。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存在差异。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例如,在教学电工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完成教学过程: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中复习与预习部分,进行新旧知识点的衔接;进行课堂知识点讲解,让学生领悟并初步理解内容;设置重要例题,讲解解题规范与技巧;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与拓展训练,巩固内容与解题技巧;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和拓展练习之后书写自己的学习反思和有困惑的地方。教师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做成单纯的练习模式和讲义模式,混淆导学案的概念。

二、通过“学案导学”,编制校本教材和精准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一般要设计出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和学习辅助工具,学生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机电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不断实践,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已经逐步常态化。学校从学生学情出发,以单招考试大纲要求为基本依据,利用一批有多年中职电工类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开发团队,利用教师长期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课程以模块的形式体现,每个模块分若干个专题,各专题又有各个知识点组成,主要有理论知识及重难点分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知识点分层次巩固练习,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对口单招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内容。

导学案主要呈现在学生课前自学的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前练习,注重新知识点的预习,设置习题贴合教材,让学生逐步理解教材知识。学生还可以把有困惑的地方记录在学案中,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答疑、讲解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通过“学案导学”项目化,构建高效课堂

机电专业课程既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当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程序设计和实验验证相互独立、教学项目任务设置过于固定等问题。而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针对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理论知识辅助实践教学的展开,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能辅助学生的学习。第二,更好地解决了理论实践脱节的现象,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重要性。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更为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效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全面透彻,动手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项目化导学案在实践授课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分两个模块实施。第一,对辅助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握。第二,对动手实践环节进行优化和整合。这个部分要求教师实操演练,可以配以视频教学、演示技能和注意事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辅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先看再练,边学边练,从而更好地掌握实操技能。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渐进式的教学,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提高项目化导学效果。

总之,“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编制校本教材和精准实施的依据,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但“学案导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灵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脱离教材,完全依附于导学案,甚至丢弃课本,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下的专业课教学方式,优化导学案的实施效果,使自身的教学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君,房宏.“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2]刘庆生.“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兰精.“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

[4]耿颖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实践与探讨[J].职业,2016(02).

[5]贝翠莉,屠高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9).

[6]黄书河.浅谈导学案在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职业,2016(34).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学案导学中职学校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