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4-22张喜义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张喜义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要提取趣味内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打破思维限制,培养学生创新想象;巧妙设置疑问,启迪学生创新思考;提供实践机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52-02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独特优势,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学科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其在丰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更新换代速度快。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迅速更新,诸多不适应时代的软硬件会被淘汰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跟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就必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更新,以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始终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与方法。二是实践性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设置上机实践操作的内容,教会学生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利用等方法,促进学生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系列问题。三是动态开放性。信息技术课程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特征,能够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生创造性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中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些特性,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有效发挥这些优势,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1.提取趣味内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毋庸置疑,兴趣是高中生投入学科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之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或者是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到听课活动中,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学生也会在趣味性学习内容的驱使之下,产生强烈的创新热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具备新颖性与创新性的特征,教师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将知識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趣味要素进行提取,然后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例如,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趣味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可以借助PowerPoint软件制作并展示精美的圣诞快乐电子贺卡。优美动听的“Merry Christmas”音乐,再搭配上精美绝伦的画面,能使学生在开始阶段就被这些内容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如何才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这样,就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融入到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中。而且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会在创新热情的驱使之下积极创造。

2.打破思维限制,培养学生创新想象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着手。人只有持续不断地想象,才能描绘出虚拟的事物,最终把虚拟变成现实,促进创造的实现。当前的信息网络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网络资源,可以进行虚拟事物的模拟,这些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打破学生的固定化思维,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进而推动其创新成果的萌芽。例如,在教学“艺术字编辑”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名字用不同的艺术字字体进行编辑,呈现多样化的效果,再通过多种设计之后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设计成果,并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说说自己设计的艺术性和独特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艺术字编辑技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因此,学生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艺术字作品,就要突破教材既定内容的限制,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最终的作品更具吸引力。

3.巧妙设置疑问,启迪学生创新思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要找到创新能力发展的突破口。创新思考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而要让学生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设置疑问,让学生的创新从怀疑开始。正是因为牛顿对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在地上充满疑问和不解,才促使他对自然规律进行持续探索,之后发现万有引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更是如此,要发展创新能力,就要善于质疑,并在提出疑问之后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Photoshop的图像合成”时,主要是教授学生在一张图片中截取某个部分,与另外的背景合成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从一张图片中抠取一部分的图像?这个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质疑,并积极思考探究,最终获得几种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指出抠颜色反差大、边缘明显的图像时可利用套索功能,有的学生建议运用魔术棒功能。正是因为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创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和完成创造性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供实践机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中,而创新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服务于生活,为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实践作为主要途径,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塑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创新思维的正确性,也可以发现自身在创新思维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时,教师可以灵活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给学生安排特定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然后去完成实践任务,并通过师生评价的方式达成综合目标。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要把握好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并适当增加任务的挑战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例如,要求学生以家乡名人——孙中山为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教师先为学生提供配套光盘中的一些范例作品,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素材与半成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通过借鉴学习,顺利完成家乡名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在各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点评各自的作品。最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指出学生的多媒体作品的优缺点,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通过提取趣味内容、打破思维限制、巧妙设置疑问、提供实践机会等策略,为国家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9(02).

[2]王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书育人,2018(20).

[3]张莉.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9(06).

[4]石慧.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0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