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22王荣花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学习方式数学课堂

王荣花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的一方面是探索“如何教”,另一方面是思考学生“如何学”。文章从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设置趣味学习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利用数学小课题四方面,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学习方式;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46-02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在良好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触动学生自主学习心理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不同,自主学习强调“乐学、善学”,即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索、实践掌握数学知识。部分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即“自习”,是将既定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自主完成就是“自主学习”。此种观念的误区在于没有深刻把握“自主”的含义。自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包括学生自由决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流程、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和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的教育,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自发成长的沃土,使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载体。

积极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积极、自律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和谐、高效、诗意地学习。和谐囊括了师生、生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鼓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并以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为基础,观察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方式,才能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高效并不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高密度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数学素养。诗意,是一种艺术化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僵硬的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处处有惊喜,处处有收获。

如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先出示例题:有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为22 cm,宽为18 cm,高为11 cm,如果将饼干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大部分学生选择利用最直接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解答该例题:(22×18+22×11+18×11)×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局限于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可以从长方体展开图、长方体性质等多个层面解决问题。此时,有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此例题的新解法:(22+18)×2×11。最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讨论该解法是否可行:前后左右四个长方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的长,而 11 即为长方形的宽,所以求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可以转化为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设计几个问题作为引导,例题解题的思路、所需的数学知识等全部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设置趣味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学习兴趣

实践性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在此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既能够获取高密度、高质量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形成数学思维,获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标相吻合。由于学生思维发展较慢,难以独立完成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较为严谨,需要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观察记录、解释讨论等一系列过程得出结论,并能够阐释自己的实践结果,由于部分学生没有使用过此种学习方式,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可将“数学实践活动”转变为“趣味学习活动”。以“圆锥的体积”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以旧知识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我是小小科学家”为主题,开展趣味学习活动。教师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发一个圆柱体模型(内部中空)、两个圆锥体模型(内部中空,其中一个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一杯水,再让每一小组的学生自主确定实验工作(如一名学生负责记录,一名学生负责操作,一名学生负责总结等),让他们自主验证圆锥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活动中,有的小组没有选择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进行实验,未验证出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与技术的整合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直观、立体,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如教师利用“雨课堂”,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雨课堂是一个内置在PPT内的插件,主要是将复杂的信息技术融入到PPT和微信平台,进而实现智慧教学的过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将带有慕课视频、习题、语音等教学资源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在授课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手机扫码进入本次课程,这时教师的手机就成为PPT播放和控制其他操作的“遥控器”。在正式授课阶段,雨课堂设计了实时答题、弹幕互动、随机点名、课堂红包等模块,为师生互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课后,教师将教学资料和习题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雨课堂完善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教学流程。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在“数学广角—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华罗庚的资料,如华罗庚对于泡茶、烙饼问题的研究,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一方面能够以华罗庚潜心研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

四、巧妙利用数学小课题,改进学生作业形式

小课题研究是国外数学作业布置的主要形式,学生完成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为问题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每一环节都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小课题研究,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体验数与图形,对于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对其进行指导。以“百分数”为例,教师可以先布置“生活中的百分数”小课题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家庭住址较近的同伴组成小组,并制定活动方案(如在商场中以拍照方式或记录方式收集百分数、分数及小数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对比探究百分数、分数及小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教师开展汇报活动,各小组分享小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通过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设置趣味学习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利用数学小课题等方式,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会形成自己的数学素养,而且在情感、认识、思维等诸多方面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琦.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7(12).

[2]杨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

[3]黎雄才.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转变探究[J].廣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学习方式数学课堂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