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摭探

2021-04-22陆勇白兴娜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自信心学校

陆勇 白兴娜

摘 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些学校的突出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探讨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要切实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的紧密联系;切实改进班主任工作;分清类型,细化教育管理方式;奉献爱心,落实好帮扶措施;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校;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32-02

当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各个家庭和学校面前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弊端”,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学生走出困境,沐浴阳光,接受良好的教育,应想留守学生之所想,急留守学生之所急,谋为留守学生之所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留守学生多一分温馨的关爱,少一分冷眼的歧视,以心交心,以情动之,助力他们成长成才。本文就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本校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

本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00余人。近年来,学校日益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加强领导,分层管理,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使他们充满希望,树立信心,摒弃自闭,思有所悟,学有所得,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课题组”专门进行研究,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形成共识,进行学习交流,以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据学校统计数据显示,本校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左右,且呈增长态势。据调查,这些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挣钱,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护,只能靠打电话、发视频的方式加以询问和叮嘱。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靠祖辈来照管,而老人的有效办法就是哄住孩子,叮嘱一番,或者直接給钱。据了解,这些留守学生中,有的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长辈对孩子听之任之,有的长辈对孩子不管不问,导致个别留守学生恶习滋生、品行不端、学习落后。时间长了,会影响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这一问题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也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得知,留守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

对孩子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缺失,不晓得怎样教育和管理,究其原因是老一辈缺少现代教育观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部分家庭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管不问,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不出大事就万事大吉,至于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不愿和教师沟通,怕见教师。凡此种种,会导致部分留守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差,没有追求目标,不求上进,学习上更没有主动性,渐渐就会落后。

2.教师教育方面

在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部分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嘴上强调得多,行动中落实得少,和留守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表现出时紧时松、时有时无的态势,不能够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等。这样,就使得一些留守学生在思想上常常处于一种“无所谓”的状态,不能积极和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在行动上“怕见老师”甚至“躲避老师”,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三、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

1.切实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的紧密联系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育管理。比如,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教育相关制度,实行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做到事事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不推诿扯皮。要真正搭建起政府、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检查,定期评比,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动态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

2.切实改进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留守学生的教育成效,也直接影响到留守学生是否留得住、学得好的问题。首先,班主任要及时深入地洞悉每个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他们和科任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多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帮扶,像亲人般地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和友爱。其次,班主任要多深入留守学生家庭,进行有效的家访。比如,多开展一些“谈心”活动,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家庭“座谈会”。这样,才能把留守学生的思想凝聚起来,让留守学生抛弃一切杂念,严于律己,快乐学习,发奋向上。

3.分清类型,细化教育管理方式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特殊的教育,为了更好地把留守学生教育好、管理好,让他们懂得自身的价值,教师要精心谋划,认真安排,使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融入到班集体中,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向品学兼优的同学看齐。这就要求教师要分清留守学生的类型,细化教育方式。比如,要分清哪些学生属于心理障碍型,哪些学生属于学习障碍型,哪些学生属于活动障碍型,哪些学生属于行为障碍型,哪些学生属于家庭教育落后型等。只有分清这些,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不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化,而导致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必须讲究策略,不可掉以轻心,一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

4.奉献爱心,落实好帮扶措施

做好帮扶工作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留守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突出弱点,发现亮点,究其原因,走访家长,多开展跟学生的亲密谈话,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使他们从精神困惑中走出来。比如,有的留守学生不愿和同学们交往,就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参加到活动中,使他们活跃起来,与同学们多接触,消除精神障碍,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其次,突出实效性。对留守学生的帮扶,要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做到“目标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比如,有的留守学生在学习上有问题,教师应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拦路虎”。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对学生逐一开展辅导,使他们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而摆脱学习上的困惑,轻装上阵,迎头赶上成绩好的同学。在教师的帮扶教育中,留守学生会体会到老师是他们最亲的人,学校是他们温暖的家。这样,他们就会热爱学习,去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5.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能力

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对教师而言,必须要有充足的耐心和信心,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关于做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论述、经验、做法,并以此为指导,多方面开展工作。其次,要积极探索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社会、家庭、学生,做好调研,为教育教学打好基础,避免“灯下黑”的现象发生。最后,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既要善于总结好的做法,也要善于总结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教师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应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只要教师充满爱心,坚持服务于学生的理念,积极和家长共同努力,建设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工作平台,鼓足干劲,敢想多干,措施得力,多元化开展工作,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田永明.浅议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J].甘肃教育,2016(17).

[2]陈先旦.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

[3]杨静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吕桂英.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浅析[J].黑河教育,2017(05).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自信心学校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