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纪录片的特征和叙事性分析《纪实72小时》(中国版)

2021-04-22

声屏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纪实纪录片

纪录片简述

1997年吕新雨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中提出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的文体形式。

首先,纪录片最基本的要素是“影像媒介”和“纪实方式”。《纪实72小时》这部纪录片是在连续72小时对同一场景出现的不同人物、事件和故事进行真实的拍摄和记录。

其次,纪录片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关注着社会中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群体。以《纪实72小时》(中国版)第二集《昆明:看见红嘴鸥的城市公园》为例,全集时长26分钟50秒,从1∶41进入正片,拍摄角度从远到近,用镜头逐渐定位到翠湖公园。拍摄者以游客的角度从翠湖公园南门进入,走到中央区域。采访的群体有老人、孩子,有退休人员、教师、农民等,通过不同阶层的群体来讲述故事。

其三,纪录片要关注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中尤为明显,一个接着一个人物的出现,无数不同背景的故事平行拼接,让我们体会人间冷暖,感受社会的温度。

纪录片的特征及其实现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于纪录片来说同样如此,从纪录片的定义来看,它是一种纪实方式,要求制作方以真实为基础进行艺术化的创作。每一期《纪实72小时》(中国版)都会选择一个公共场所进行连续拍摄,随机采访出现的人物。为什么在这一时间来到这里,他们是什么样的职业身份和背景,他们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一切的位置和真实的表述都构成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实性。纪实,即记录真实。一方面是纪录片的真实性,如上所述。另一方面是指纪实手法,是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之一。《纪实72小时》(中国版)采用的拍摄空间是常见的、人们随时可以到达的,其采访对象均为普普通通的百姓,并且没有前期联系被采访者等都体现了其纪实性。

“纪实不是目的,纪实还是为了让观众洞察生活、理解生活。”纪实主义看中的是生活的原貌,看中的是纪录片拍摄中的那种还原人们日常生活的逼真性。也就是说,普通人和日常生活成为纪录片的主体。那么,深入地挖掘世俗生活背后蕴藏的深刻哲理以及人性的启迪则成为纪录片的宗旨。另外,《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选材上也充分体现了“大众化”和“平民化”的理念,力争做到记录生活、贴近百姓。再加之富有节奏感的拍摄手法,在平淡的生活中制造出矛盾冲突,实现趣味与纪实并存。

人文性。纪录片记录的是由人组成的事件、故事。透过事件和故事凸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日常生活中的原生态的素材构成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表达永恒的友情、亲情、爱情、生与死等话题。《纪实72小时》(中国版)借助其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以及细腻的人文关怀灌输给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和表现世间百态为主体的理念,从而讲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部片子之所以有魅力,也正是因为它传递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创作者聚焦于平凡的普通人,记录每个生命个体在点滴生活中的独特生命体验。

审美性。在某种程度上,真实与艺术是相对的,要达到某种艺术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和美化。纪录片的审美性同样如此,好看的纪录片就需要在真实性和审美性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用艺术性的手段来完成真实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客观地描述事实是新闻的本质,而通过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来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人间真情,从而实现与观众的感情交流,这才是纪录片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纪实中,努力去牵动观众的情感是必要的,在纪实的基础上抒情”。《纪实72小时》(中国版)这种类型的纪实类节目,总是纪实与抒情相交织,在纪实的基础上将情传递给观众,给人以思想上的共鸣。借助实际化的拍摄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增强整个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纪录片的叙事性及完成效果分析

选题确定。如表1所示,纵观《纪实72小时》(中国版)所选取的城市,跨越了中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再看每一个城市中的地点,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去的、没有专门注意过的地方;其次,在时间安排上,该纪录片中的13集选取了元旦、元宵、清明等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这13个主题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社会热点等不同维度来构建。通过72小时的蹲守,来拍摄平常地点的平常人物。到达同一场景的人们大抵有着相似的背景。通过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更加细化。使内容详略得当,避免了场景化单一。

表1

拍摄。首先,从拍摄设备来说,该纪录片全部采用手持拍摄。因此稳定性较差。也正因为如此,《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部分画面会有不稳定、轻微晃动的感觉,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体现出真实性和纪实性。

其次,从拍摄角度来说,该纪录片大量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来展现被采访者的面部表情和神态。仿佛和受众在面对面讲话,更具交流感和感染力。

最后,拍摄对象不同于以往的一个人或几个人。该纪录片拍摄对象是大排档几小时内连续采访数十位群众。通过密集的采访和后期按时间顺序的剪辑来还原当时的场景。

节奏把控。节奏存在于各个类型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都需要节奏上的把控。舒服的节奏给予受众喘息与思考。纪录片同样如此。从整体上看,26分钟一集的纪录片不长,但这26分钟凝结了72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制作者将其分割为几个部分。

以《昆明:看见红嘴鸥的城市公园》为例,从屏幕上提醒的时间间隔和被采访者回答时间的选取,都可以看出制作在节奏上的把控。

从屏幕上所显示的时间来看:10∶00—11∶00—11∶30—16∶00—6∶00—9∶10—10∶50—13∶30—7∶00,这些是放在了画面上的节奏体现,选取时间的间隔有长有短。

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时长来看,时长有长有短。有的只有一句体现心情的话,如喂鸽子很开心啊!有的却是讲了他们各自的故事,长达几分钟,如“我退休了二十年,退休之后常来”,“一般都在节假日啊、周六日”,“有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孙女一起来喂海鸥”。用较长的话来简单描绘出被采访者的故事。

人文关怀。纪录片的人文性要求其具有人文关怀的属性。人文关怀也是决定一部纪录片好坏的关键因素。《纪实72小时》(中国版)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抓住人们本没有在意的那一份缘分,用平淡、接地气的方式构成主题。这些主题,是在记录人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是实实在在普通人的生活。正是这些日常且真实的“小生活”,赢得了观众的共鸣。

在长沙不打烊的深夜食堂中,有两名即将毕业的表演系大学生来长沙体验夜生活。谈及未来,两个年轻人说想做喜欢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有一对结婚六年的六十多岁的半路夫妻,老阿姨说,年轻时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子女长大后没了负担,于是开始寻找想要的幸福;有一名21岁的酒吧销售,谈及父亲生意失败,每月向家中寄钱……他们讲述完各自的经历与烦恼的同时,还饱含着希望与热爱,在深夜食堂就餐完毕,依然继续认真生活。

结语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抓住人们本没有在意的那一份缘分,用不加设计的偶遇,讲述一个个陌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纪录片的纪实性、人文性与审美性,观众透过纪录片看别人的人生,也是在看自己的影子。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纪实纪录片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砚边纪实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