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队伍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2021-04-21桑翔

中国记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论员舆论队伍

内容提要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高度重视新闻评论的“压舱石”“定盘星”作用,破解新闻评论队伍组成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融媒素养欠缺、创作动力不足等困境,善于挖掘多元的融媒新闻评论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探索可行的激励方式,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新闻评论队伍,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生产和传播的水平,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需求,助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产品层出不穷,众声喧哗,给舆论引导带来巨大挑战。新闻媒体应高度重视新闻评论的作用,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的新闻评论员队伍,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引导的水平和质量,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需求,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新挑战,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革新求变,善于发挥新闻评论的“解读器”“压舱石”“定盘星”“释压阀”作用,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事实解析、价值解读和观点引领,加强议程设置,凝聚社会共识,谋求情感共鸣,化解矛盾危机,“用竞争性真相营造比较准确的现实印象,以实现建设性目标”,为繁杂喧闹的舆论场送去清风,切实提升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一、新闻评论引导面临的人才困境

做好新闻评论引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评论员队伍建设,使之具备“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新闻评论队伍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全媒体时代更好开展评论引导工作的桎梏。

(一)评论人员的组成来源过于单一

评论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评论引导的效果。从目前的评论员队伍来看,组成人员来源过于单一,主要为新闻媒体记者和评论员、各行业的专家学者等,传递的都是行业内的声音,呈现出“自说自话”,不利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引导舆论,在解读时容易出现单向化、固定化、学术化、深度化等情况,不利于大众的理解、接受和传播,造成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受限。

(二)评论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闻评论引导与一般的评论写作、一般的舆论引导有所不同,是带着舆论引导目的创作新闻评论产品,是在一定框架范围内的思维创作,对创作的选题、观点、论证等都有严格要求,需要有较强的引导性、建设性,评论员既要熟悉政策、业务,又要懂新闻传播规律;同时全媒体的传播环境,还需要新闻评论员适应融合表达与传播。这些都对新闻评论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三)评论人员的内在创作动力不足

以舆论引导为目的的新闻评论创作要求高、时间紧、约束多,相对应的评论员待遇却一般。从物质激励看,新闻评论稿件一般在千字左右,即使按照最高稿费标准,所得报酬仍有限;从精神荣誉看,不少评论产品是即兴而作的命题作文,在评优评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不占优势。同时,不少评论员作为兼职人员,本是业内骨干,是在繁重本职工作之余参与创作,付出与收获间的较大差距降低了其评论创作的积极性。

(四)评论人员的融媒素养亟需提升

当下新闻评论的生产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格局的深度调整,需要评论员适应不同的媒介环境,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创作和舆论引导,在纸媒上发得了文章、在电视里出得了镜头、在广播里发得了声音、在网络上写得好网文,而不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一篇重磅包打天下”。从现有人员来看,能够胜任文图、音视频、H5等多元表达的新闻评论员还较为稀缺。

二、全媒体时代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方案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队伍建设,要聚焦全媒体时代开展新闻舆论引导的需求和目标,破解问题、寻求对策、制定方案。

(一)构建多元有效的新闻评论引导队伍

进入全媒体时代,开展新闻评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评论队伍的组成,把好“质量进口关”,探索构建起由教育学者、社科智库、媒体记者、草根网红等多元主体组成的评论员队伍,通过业界、学界、媒体、民间等不同群体,根据具体事件、对象,因势利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出各自声音,唱响不同声部,从而奏出一部“和谐曲”,营造最佳舆论引导效果。

1.教育系统的学者声音。教育系统资源优势齐聚、学科背景多元、专家人才集中,做好新闻评论引导,首先要用好教育系统的专业力量,物色挖掘一批教育领域的优质学者资源,吸引有表达热情、有表达技巧的学者参与,让专业的人讲专业的话,把专业问题讲清楚,用专业的知识说服人。2018年上海某小学布置“国庆家谱作业”引出的“查家世”质疑,成为网上的舆论焦点。文汇报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教育专家,分别从文化传承、家校合作等角度,引导家长和网民正确看待“家谱作业”背后的积极意义,扭转了事件的解读偏向。

2.社科智库的权威声音。科研院所是重要的智库力量,具有决策资政的重要作用,做好新闻评论引导,要密切与科研院所互动,邀请智库专家成为新闻评论员,引导他们围绕社会热点积极发声,从社会视角发出理性声音,借助权威引导,实现有效的“分级传播”。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引发不少质疑,对此,文汇报等媒体推出中科院、社科院专家学者的文章,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解读高考改革可能释放的红利,解答社会上的困惑,助力改革有序进行。

3.发挥媒体记者的力量。各大主流媒体是新闻评论引导的主平台,同时其丰富的采编资源也是评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加强新闻媒体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共享,鼓励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员交叉兼职投稿,发挥不同媒介传播的优势,使舆论引导的观点、思想更广泛触达用户,构建舆论引导发声共同体。2020年中考发榜时,澎湃新闻推出首席评论员撰写的《中考是人生一站,成才却是座“立交桥”》,以让人信服的表达,宣传多元成才观,并得到全网推送,借助多媒介平台的传播,有效缓解疫情背景下的社会紧张心态。

4.草根网红的民间声音。“后真相”会带来社会分化、焦虑加剧、情感撕裂,柔性思维和软性处理显得异常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重视草根网红的圈层影响力,将其视为新闻评论引导的有效同盟军,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形成“统一战线”,借助民间视角的解读,拉近与人们的距离,传递准确价值观。针对甚嚣尘上的“5岁小孩豪华简历”一事,光明日报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专家熊丙奇撰文,提醒家长别被机构的“焦虑营销”蒙蔽双眼,让公众透过现象看本质,此举“引导社会舆论逐渐回归理性”。

(二)开展针对性的新闻评论“教培引”建设

新闻评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引导的有效性、针对性,需要不断推进评论员队伍“教培引”体系建设。

1.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培训,在学习中增强素养。针对性的培训是提升新闻评论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要整合新闻、传播、宣传、教育、舆情等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模拟演习等环节,让新闻评论员了解党和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网上评论引导的方法,懂得电视访谈的要领……切实提升新闻评论员的媒介素养、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引导意识。

2.布置带节奏的回家作业,在操练中提升意识。新闻舆论引导有一定规律性,对需要持续引导深化的科学理念、已明确的工作重点,可以提前做好选题策划,在培训基础上布置带节奏的回家作业。围绕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定期组织评论员开展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明确选题方向,鼓励评论员时常练练笔动动嘴热热身,不断提升其评论引导的意识和能力。

3.推进实战性的评论引导,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推进新闻评论引导,需要在实战中提升战斗力、引导力,面对重大政策公布、重要时间节点、突发社会热点,根据不同的评论引导题材,结合评论员擅长的领域,及时邀请合适、能干、愿干的新闻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主动加强议程设置,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探索可行的新闻评论写作激励方式

新闻评论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很多引导任务是“急就章”的命题作文,需要有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作为保障,激发评论员创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推进新闻舆论引导工作。

1.推进动态性的进出机制,提升自豪感。根据现有的新闻评论员队伍结构、学科、年龄、绩效等进行动态调整,完善评论员队伍组织结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物色和吸纳能讲会写善表达能表达的专家加盟;对部分长期不参与或者不再适合参与评论创作的人员,进行动态调整,形成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增强评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自豪感。

2.搭建多媒介的展示平台,体现价值感。对新闻评论员要做好分类指导,根据其学科背景、专业特点、擅长领域、媒介素养,推出评论员专栏、专题,培养专家型评论员;还可以进行多媒介的展示,让其参与文字、视频、音频、H5等不同媒介产品的创作中,撰稿亮声出镜;对部分有融媒潜力的评论员,还可通过与各类传播平台合作,通过主流算法推荐,打造“专业网红”,传递主流价值声音,同时也更好体现其价值。

3.构建多渠道的成果共享,增强成就感。对优秀的新闻评论引导成果,除了在报纸杂志、网站、客户端刊发外,还可尝试摘取精华观点制作成金句、短视频,在微信、微博等进行全媒体推广,在更广范围内传递专家的“思想”“价值”,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同时,定期对新闻评论员文章、音频、视频等作品进行汇编,这既是对评论员以往工作经验的梳理总结,也是为下一步开展评论引导工作提供范例参考,更是评论员间互相交流切磋的宝典。

4.建立多维度的奖励机制,增加获得感。在感情上,要加强沟通,做好服务,定期组织选题策划、约稿、改稿、荐稿,让评论员感到充分的被需要和被尊重。在物质上,要适时奖励,提供保障。除了对一些被采用的评论作品发放稿费外,还可对表现突出的作品或个人发放特别奖励。在精神上,要及时鼓励,表彰先进颁发证书,加以宣讲,提升其参与评论引导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引导各级各类评论员精心生产评论。

【注释】

[1][英]赫克托·麦克唐纳.刘清山译.后真相时代[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09).

[2]桑翔.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教育新闻舆论“四力”[J].新闻战线,2019(8).

猜你喜欢

评论员舆论队伍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