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先秦儒家义利观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2021-04-21魏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义利观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青年大学生步入大学后学习到的第一门高校思政课。该课程是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先秦儒家为主流,以伦理为核心,其中的义利观对于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吸取借鉴先秦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关键词: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义”“利”观念一直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十分契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千百年来思想家们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当今这个多元化思潮交织而兴的新时代,各种价值观念对人们或多或少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一、义和利的内涵

(一)义的含义

义,简单理解为道义、义气、仁义等。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里仁》)他将“义”看作人的适当、合适的行为,孔子所讲之义涵盖了君子应有的方式,不仅包括道德规范,还包括道德修养,只有公正无私,内心正义,才能处理好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利的含义

利,简单理解为功利、利益等。先秦先秦儒家认为利首先有着基础的物质保障这层含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在孔子看来,金钱与富贵都是人们的正常欲望,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人们去追求合理的物质利益。荀子也认为追求一己私利是合乎情理的,是无可厚非的,但追求私利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义”。

二、先秦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一)孔子的义利观——义以为上,重义轻利

孔子认为,义是人的立身的根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而小人明白的是小利。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念不同,君子凡事能够符合“义”的标准,而小人只会唯利是从,君子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在面对道义与利益的选择时,必定能够用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换取道义,这就是孔子强调的“君子喻于义”。孔子强调君子要以义为重,精神世界的需要远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这是孔子对待义和利的态度。

虽然孔子罕言“利”,但并不代表其不言,他并不反对百姓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反而他还十分重视百姓的利益。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还提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体现了他对崇高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重义轻利思想的最高体现。先秦先秦儒家义利观当代教育价值研究。

(二)孟子的义利观——舍生取义、去利怀义

孟子主张君王要为百姓谋利,这种天下大利即是“义”。孟子指出在面对义利严重冲突时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他看来道义高于一切,“义”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当义与利相矛盾、相冲突时,为了维护“义”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孟子指出追求道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

(三)荀子的义利观——先义后利、义利并举

荀子的义利观吸收和继承了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思想,还借鉴了其他学派中合理有益的成分。首先,荀子在人性论的基础上,强调义与利都是人的本性,欲利是人生来就有的,进而阐释“义利并举”的主张。其次,他还提出“先义后利”的思想。他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荀子认为“义”和“利”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人们不仅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义”,还要兼顾物质方面的“利”。但如果使利欲超过了好义,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如果使好义超过了利欲,国家才会繁荣稳定,因此只能通过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平衡。

三、先秦儒家义利观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融合路径

将先秦儒家义利观有效地融入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融入教材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

(一)推动先秦儒家义利观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

要将先秦儒家义利观融入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参考,也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工具。高校可以通过利用先秦儒家义利观完善对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制这一途径,将先秦儒家义利观融入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来说,将先秦儒家义利观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和“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章节,可将先秦儒家义利观理念作为切入点进行融入;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中,将先秦儒家的懂节制、去私欲、义为先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等等。同时,也可以在教材中引入一些先秦儒家义利观相关的道德故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大学生,加深大学生对于道德理念的记忆,引发他们探索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兴趣。

(二)创设有力条件,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结合时代要求,贴近学生需求,通过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精心组织,搭建主体鲜明、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效果明显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载体,让学生在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融入、深度体验、自觉践行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制定课堂实践教学方案,發挥案例式、专题式、参与式、情景体验式等实践教学形式。

四、结语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我们用来区分善恶的尺度,也是我们调节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的准绳。其中“义以为上”“舍生取义”等思想对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先秦儒家义利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核心思想能够与当代社会潮流相适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义利观,践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梁天玉,张胜旺.先秦儒家义利观当代教育价值研究[J].现代交际,2021(22):112-114.

[2]徐萍萍.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J].汉字文化,2021(23):191-192.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23.084.

[3]雷鸿.论先秦孔孟义利观的思想内容及当代意义[J].才智,2021(18):68-70.

[4]杨罗嫚.儒家义利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DOI:10.27283/d.cnki.gsxcc.2021.000200.

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融先秦儒家立德树人思想与优秀教学法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JGSZD2020037。

作者简介:魏琰(1982.4—),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望奎县,哈尔滨广厦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义利观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谈古论今之“义利观”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现代企业管理的“义利”之道
儒家传统理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浅析儒商范蠡的思想及当今影响
儒家经典中的“利”与“命”观念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
论人际交往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网络模式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