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地下管线修补测及系统运维项目概述

2021-04-20王长祥尹作霞刘新新

北京测绘 2021年2期
关键词:入库济南市管线

王长祥 李 健 尹作霞 刘新新 王 芳

(济南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城市路网及地下管线也不断地新增和变化。前期的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及系统,面临着管线数据更新和系统维护的问题。如何实现管线信息的更新,保障系统更好地为政府、建设单位、专业管线管理单位提供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是地下管线后普查时代面临的首要任务。

1 背景及概况

2014年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市陆续发布地下管线管理相关文件,根据要求2015年济南市开展并完成了中心城范围内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在内的八大类二十余小类约18 000 km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市地下管线信息的二三维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共享。

而近两年我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海绵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程不断建设,地下管线实际发生很大变化,系统内近两年数据的缺失必将影响到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决策支撑和应用服务也将大打折扣。为进一步推进系统数据更新,做好系统运维工作,我市于2019年3月份启动济南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修补测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此次开展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修补测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将对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数据进行有效更新,同时做好系统数据管理、提升系统应用服务和软硬件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市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和应用服务能力,使济南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工作组织

2.1 开展地下管线基础信息修补测

2.1.1修补测总体要求

修补测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济南市中心城范围,面积约1 022 km2,根据已有数据情况分为已开展过普查区域的修补测和未开展过普查区域的新测两种情况。

修补测内容为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实地修补测,以及对地下管线修补测过程中采集的管线数据进行入库前的整理工作,入库前整理包含二维管线数据整理、三维数据整理两部分。截至修补测成果汇交时间节点前未竣工的管线暂不补测[1]。修补测内容及技术要求执行最新的《济南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数据标准》和《济南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2.1.2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2015年为开展地下管线普查作业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原济南市规划局成立技术专班,通过到重点单位实地调研、书面征询意见、咨询相关专家等多种方式,完成《济南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数据标准》(简称《数据标准》)和《济南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简称《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测量技术[2],结合地下管线数据日常管理应用需求及在修补测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确保测绘单位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工作,在原《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对地下管线基础信息管线分类、部分属性要求及分类名称等方面进行改进及完善。同时为明确本次地下管线修补测需提交的管线成果电子数据的具体要求,结合地下管线数据日常管理应用需求,在原《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在管线数据分类、要素分类编码、成果数据格式、管线属性采集与填写等方面,经多方研究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满足后普查时代的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共享和服务需要。

例如,将《技术规程》中的有关探测精度的描述、有关偏心点设置的要求和有关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检查的要求根据2017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进行更改,将部分重要字段由选填改为必填等;在《数据标准》中增加数据来源、测绘人员、制图人员等字段方便管线数据的查询统计,在管线种类表中,分别在电力、电信、给水大类管线中增加设施、监控、消防水小类,将部分重要字段由选填改为必填等。

2.1.3组织培训

修补测工作启动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和地理信息管理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测绘单位和系统运维单位开展《济南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数据标准》和《技术规程》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2.1.4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及分发

修补测工作启动后,系统运维单位立即开展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数据包含系统内管线普查数据及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年来收集整理的其他权属单位竣工测量数据。为保证数据安全,数据经过数据裁边处理筛选出涉及此次修补测接边的数据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修补测数据接边依据。该数据采用mdb格式,包含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综合管廊、不明管线9 个大类。数据的平面基准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2.1.5工作方案制定

修补测单位按照工作要求、《数据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有关内容,结合已有资料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地下管线修补测项目设计书》[3],并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定后施行。项目设计书将是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修补测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2.1.6修补测作业

测绘单位依据《地下管线修补测项目设计书》,结合已有数据情况开展现场踏勘、管线探查、管线测量、管线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等工作[3-4],相关技术要求参考《技术规程》。各修补测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修补测作业安全生产,流程详见图1。

图1 地下管线修补测技术路线

2.1.7修补测过程质量监管

修补测作业期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对各管线权属单位的修补测进度、人员与设备配置、作业规范性、数据规范性等内容进行抽检,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

2.1.8修补测成果检查、验收

地下管线基础信息修补测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测绘单位负责过程检查及最终检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验收。修补测单位对其普查成果质量负责。

2.1.9修补测成果汇交

修补测单位按照时间进度和技术标准要求,及时将最终修补测成果汇交至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和地理信息管理处。需要汇交的修补测成果主要包括专业管线数据库、管线图、技术设计书、检查报告、技术总结、验收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成果汇交时应详细记录资料名称、形式、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等信息,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确认。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成果必须满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数据,由责任单位改正、完善。

2.2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

系统运维项目包含资料收集整理、数据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和软硬件设施维护等四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2.2.1资料收集整理

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交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2016—2018)、规划审批管理的报建资料(2015—2020)和测量项目汇交数据(2016—2018)等三类数据进行数据规整、数据分析,筛选出本次修补测计划以外的管线竣工测量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数据质检处理后完成数据的入库管理[5],作为系统数据更新的有效补充。

2.2.2数据管理

主要完成此次修补测成果质量控制、修补测成果和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更新入库、数据日常管理及应用等方面内容[6]。

(1)修补测质量控制

做好修补测工作技术支持。完成对修补测成果的质检反馈、相关标准规范培训、技术指导、原系统内地下管线成果的制作分发等内容,流程及技术路线详见图2。

图2 修补测技术支持技术路线图

(2)数据更新

依据数据标准规范,对即将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通过质检将不符合入库要求的数据反馈给相关单位进行整改,最终成果需满足济南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三维管线数据入库要求。实现二三维联动机制、三维场景下管线浏览、属性查询、问题视频图片挂接等,为满足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7]。同时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入库,按照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更新计划,按时将数字线画图、数字正射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入库。数据质检及数据更新入库技术路线详见图3。

(3)数据的管理及应用

做好数据日常管理:做好数据的日常接收和提供,配合管线信息使用单位进行数据处理、查询、统计和分析工作,按照数据提供使用程序进行数据的提供使用,及时做好数据的出入登记。

做好业务系统新进数据的设计和实施,在原数据库属性基础上提供可供区分原有管线数据、新测修测管线数据、已删除管线数据等管理功能[8]。

做好中心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安全管理、数据备份等工作,做好运营监控以及异常排除,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做好数据库日常备份、容灾、恢复,保障数据安全。

定期对规划审批管理环节获取的地下管线规划报建项目的规划方案、项目实测、竣工测量数据进行规整、分析、筛选后入库管理,对数据成果的应用开展研究工作。

2.2.3系统应用服务

贯彻落实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关文件要求,配合做好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全市共享平台相关工作,按照信息共享申请使用管理程序,做好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提供使用工作。

衔接申请使用地下管线基础信息的部门或单位,按照使用需求,结合现有系统实际,提出信息提供方式,有效提供需求信息[9-10]。数据提供流程图详见图4。

图4 数据提供流程图

2.2.4系统软硬件设施维护

软件系统:一是做好服务器的操作系统、GIS平台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系统软件的日常运维管理;二是做好应用软件,包括二维信息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共享、数据同步交换、运行服务和移动智能等七子大系统的日常运行保障工作。

硬件系统设施维护:做好大屏、机房、操作间等设备等中心支持系统设施的日常运维、安全保障等日常维护工作;做好设备维修及故障处理;做好系统网络维护、故障排查,保障数据通信稳定。保障济南市地下管线信息调度中心正常运行、稳定发挥作用,做好有关调度中心的大屏会议系统、运行场地和其他设施的运维管理。

3 创新及亮点

3.1 工作方式的创新

本次地下管线修补测及系统运维工作以数据更新为主要目的,提高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及应用水平。在开展工作初期各相关单位积极联系,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数据成果标准,保证数据顺利更新入库。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积极参与,多次实地勘察,研究解决管线探测及数据更新入库的特殊问题,多次举行工作交流会通报相关问题处理方法,及时动态的修改和完善实施方案和数据标准的细节问题。保证数据成果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3.2 更新数据的多元化

本次用于数据更新的地下管线数据,除了本次修补测数据外还有近几年我市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交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规划审批管理的报建资料和测量项目汇交数据等。系统运维单位充分挖掘此三类数据的使用价值,自主创新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每类数据的处理方法和使用方式。将该三类数据进行数据规整、数据分析,筛选出本次修补测计划以外的管线竣工测量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数据质检处理后顺利完成数据的入库管理,作为系统数据更新的有效补充。节约了我市在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并为我市接下来的数据更新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3.3 系统应用的进一步推广

此次运维在保证系统共享服务、辅助规划审批等原有系统应用服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制定了其他更加开放便利的数据共享模式,在保证地下管线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广数据共享与公开。本次运维积极探索除管线权属单位以外的面向大众的保证信息安全的公开应用模式,实现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效益更大化。

4 结束语

济南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修补测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及时有效地进行了管线数据更新,保证了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和正确性,并且也改进了地下管线系统在日常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例如:修改系统缺陷,重新发布新的软件版本;更新病毒库;在保证系统稳定、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将对数据库进行优化,保证数据和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优效果等。为我市城市规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等工作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和应用服务能力。由于管线建设管理的现实情况,目前还无法将全部的竣工测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应用。下一步将结合我市近期出台的《济南市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数据的规范管理和应用,逐步建立稳定的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机制[11],深入挖掘数据的服务应用方式。

猜你喜欢

入库济南市管线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工艺探索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济南市杂技团 多媒体杂技剧《红色记忆》
2021年山西省6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②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技术及方法研究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